文/ Sebox
去年上映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使用了壯觀的實景拍攝與特效,將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對於時間、時空、愛等母題的思維,以穿越太空及穿越時空的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在票房與口碑上皆獲得非常優秀的成績,全球票房超過6.75億美金,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買單這位傑出的導演最新作品,The Nerd Writer製作了一支8分鐘的影片,討論諾蘭的《星際效應》是否開始偏離他過去強而有力的原創劇本,更以視覺效果為重製作他的電影。影片中拿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的大作《阿凡達》(Avatar)作為例子,這部全球票房排行第一名的電影,推出時造成了相當大的轟動,不過影片作者認為《阿凡達》與《星際效應》都捨棄了更有潛力的故事,而更著重於3D視覺上的效果,反而失去了電影本身的厚度。
理所當然地,《星際效應》也被拿來與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經典作品《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做比較,儘管兩個作品的製作時間差距超過45年,在本質上有一定的相同性,以作者論的立場看待兩個作品,兩個導演對於作品都有相當程度的堅持,然而兩者的差異性也非常明顯,諾蘭的作品相較之下的確較為商業。快來看看這個影片究竟從哪些角度來解析諾蘭的《星際效應》,或許你會對這些作品有不同於以往的見解。(The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