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心專欄 / 《進擊的鼓手》原聲帶:爵士樂手的絕世對決

2015/06/01|
by 張瀞心

文/ 張瀞心


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後,《進擊的鼓手》在狂熱球,相關的報導、影評數量之豐,顯現出是部相當得觀眾緣的電影。近日DVD發行,我終於得以見識到當中令人目眩神迷的精采分子。


一言以蔽之,其實這就是個初出茅廬的爵士菜鳥鼓手,不幸遇上超級魔鬼教師的倒霉故事。劇情峰迴路轉,免不了有些芭樂。當佛萊契在酒吧外邀約安德魯,請他擔任由佛萊契指揮、預計在JVC爵士音樂節表演的爵士樂團鼓手時,我內心不住吶喊,別去呀年輕人,其中必有詐!還好他還是去了(?),才得以讓我們見識到,這位曾經在樂團練習時,被佛萊契羞辱到流下眼淚的菜鳥,如今成果豐碩,能夠以混雜鮮血、汗水、淚水的鼓點,與魔鬼教師的temple匹敵。最後一幕,不曉得為什麼我一直聯想到哈利波特和佛地魔的對決場面,可能是因為,J.K 西蒙斯的外型,有那麼點像佛地魔的扮相...。(還好他有鼻子,帥多了)


《進擊的鼓手》是部關乎個人成長、關乎音樂成長的電影,因此「聽」得出來,電影團隊在選曲上,下了一番苦功。個人偏好《Whiplash》和《Caravan》,也認為電影情節、剪輯手法,與這兩首樂曲交互影響。


與電影同名的《Whiplash》,由已故作曲家Hank Levy所作。它演繹的是安德魯這位年輕鼓手,在電影一剛開始的形象──年輕、對於自己的音樂生涯充滿冀望;奔放、亟欲表現,聽來毛躁了些;綜合種種「涉世未深」的學生特質。


原聲帶內所收錄的《Whiplash》為短版,與1973錄製的第一版相比,速度更快,樂曲氛圍更加熱鬧,鼓點富戲劇性,高潮不斷,可說是1973年版本的精華版,以下一同奉上讓大家好好比較。


熱血激昂的2014年新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rTYOyXHA0

1973年Don Ellis錄製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ykgzrwIw0

而片中另一重要樂曲《Caravan》,更不容錯過。如果說《Whiplash》是涉世未深的安德魯,那麼《Caravan》則是歷經磨練後,漸趨成熟的安德魯,也因此電影團隊才將它安插在最後一幕,成為安德魯(哈利波特)與佛萊契(佛地魔)的對決曲目。


安德魯心目中的神──巴迪·瑞奇,1962年曾演奏過《Caravan》。原聲帶中的《Caravan》,頗有向鼓神致敬的味道,同時配合劇情,樂曲劈頭就是爵士鼓solo,安德魯孑然一身,揮舞鼓棒,向佛萊契正式宣戰。搞不清楚安德魯和佛萊契在玩甚麼把戲的其餘樂器,首先被鼓手強勢cue進樂曲,第一戰安德魯奪得先機。緊接著佛萊契重新站回指揮位置,嘗試著將各項樂器拉回,對決情勢變得凶險詭譎,安德魯攻、佛萊契守。樂曲尾聲,那狂暴如雨點般的鼓點,其實已經接近「whiplash」字面意義──鞭打,一鞭又一鞭,抽在所有角色,以及鏡頭之外的觀影者心上。安德魯對於打鼓的熱情與投入,凌駕於肉體之上(手又開始微微滲血),鼓技也較之前成熟穩健,佛萊契似乎也動了愛才之心,結尾不可思議地,交織成鼓手與魔鬼教師的和解樂章,酣暢淋漓。


原聲帶版本《Carav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G4UQTfUo

巴迪瑞奇 1962年版本《Carav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1z0nOPSbs

比起安德魯演奏、戲劇效果豐富(且較為躁進)的版本,巴迪·瑞奇的《Caravan》,鼓點則是聽來不疾不徐,臉不紅氣不喘。佔據整首樂曲二分之一以上的爵士鼓solo,鼓點輕重緩急的拿捏,鼓點與鼓點之間的距離,暗藏Buddy Rich的「精準」特質,聽來舒適,有種被鼓神按摩到的感覺。


本片另一吸引人的亮點,即是跟隨以上兩首爵士樂樂曲的鼓點,戲劇效果特強的畫面剪輯節奏,與劇情相互輝映,娛樂性、可看性倍增。也是這樣的剪輯節奏,讓觀影者在電影開始輪轉之時,便同時入戲,極富創意,令人耳目一新,奪下第87屆奧斯卡最佳剪輯,實則當之無愧。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