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銀幕之後-《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靈魂畫作:《蘋果少年》

2014/07/11|專題報導
by JeanLin
文 / Camille

有看過《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的觀眾們應該都對這幅畫很熟悉。這幅約翰內斯范賀伊特(Johannes Van Hoytl)所繪製的文藝復興時期名作,《蘋果少年》(Boy with Apple)貫穿了整個故事,所有的情節或多或少都與其有關,其重要性可見一班。(雖然拉爾夫費因斯古斯塔夫H(雷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飾)給這位畫家的為評價是「除了這幅畫的其他作品都是垃圾」)

其實在現實中,《蘋果少年》不僅不是名作,跟文藝復興時期也一點關係都沒有。事實上,它是英國著名畫家麥可泰勒 (Michael Taylor)僅僅兩年前的作品。幸好,這幅畫背後真正的故事就跟在電影裡虛構的版本一樣有趣!

麥可跟艾德蒙羅(Ed Munro)(畫中小男孩的模特兒)攜手創造了近年電影史上最為成功的MacGuffins(書或電影中用來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物件或事件), The Week特別訪問了兩位有關合作過程中發生的趣事。

………………………………………………………………………………

麥可:一開始是製片連絡上我的。後來魏斯有親自打給我,告訴我他會寄一些圖片給我看看。這些圖片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內容有些是城堡、歐洲的老飯店、高山上的瞭望台,當然還有一大堆文藝復興時期的少年肖像畫。這個點子激起了我的興趣,「那何不試試看呢?」我是這麼想的。

艾德:有個周末,我在柯芬園(英國,倫敦)的舞蹈教室練舞。我們聽說有個導演正在尋找模特兒,條件是要金髮且具有芭蕾舞者的身段。我們並沒有被告知導演的名字,或任何有關影片的訊息。我寄了一些我的照片給負責的經紀人,結果第二天他們就跟我說導演很喜歡那些照片,還有,我得到那份工作了!不過當時他們只透露我將擔任一幅畫作的模特兒,而該畫作將在電影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麥可:魏斯提供了很多參考,特別是布隆其諾、霍爾拜因、卡拉納赫…等文藝復興名匠的畫作。我們透過郵件聊了很多想法。有時候他會很興奮的說「對、對、對!我們一定要試試這個!」不過有時也會出現「你何不試試改變袖子的顏色呢?」有時候,他給的建議是十分精準且具體的;但有時卻很廣泛,甚至還互相矛盾。我一開始不太抓得到他想要什麼,直到我恍然大悟或許他要的是一幅看起來真的確實存在過的畫作,只不過是在某個平行時空。

艾德:天鵝絨斗篷、皮草、束胸、褲襪、皮鞋、護襠,我試了一大堆配件,大概有五十組搭配吧。有一件束胸還是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在《伊莉莎白: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裡穿過的!服裝師會把一套套的搭配全部拍下來傳給魏斯,然後他會決定要用哪一套。

BoywApple_outfits

麥可:剛收到繪製委託的時候,我其實對魏斯沒有很深的瞭解。不過現在看來,這似乎是個優勢。如此一來,我就可以不帶任何先決條件的繪製我的畫作。魏斯的美學實在是太有感染力了,讓這幅畫作擁有它自己的獨特風格也許是件好事。麥可:我跟艾德處得很好,他完全符合畫中角色的條件。我們一起在多賽特郡工作了一段時間。

艾德:麥可家附近有間歷史悠久的學校,詹姆士一世時期的建築風格和美麗的石造庭院讓它散發著一種古典的氣息。因為正值暑假,寄宿學校的學生都回家去了,整個校園只剩校長小姐還有馬廄裡的幾匹馬。一個人走在空盪的宿舍和無人的廚房、花園的確是蠻恐怖的。麥可在工作前會先播一點伊莉莎白時代風格的音樂來幫助自己進入情緒。

麥可:艾德很辛苦,因為畫中的動作很難維持。他的手一定很痠。

艾德:那些服裝穿起來很不舒服,維持同一個動作好幾個小時也很困難。我的手因為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而痛到不行。工作期間我也不能完我的手機,連嚼口香糖都不行。不過,我們是有一些休息時間啦,他們還會準備茶和點心。

the-faux-masterpiece-in-processnbsp

麥可:在開始的幾個月裡,魏斯給我很大的空間去創作,我幾乎是獨自在進行這件事。不過,隨著開拍時間越來越接近,他開始跟我討論畫作的每個環節。有些符合他的需求,有些卻完全達不到標準。我們透過電子郵件往返了幾次。雖然我手上有劇本,可是我試著不要將太多劇本元素注入到作品中。製作一件無價之寶的壓力的確是蠻大的,而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在上面。從開始繪製到成品運送,大概花了快四個月吧。

艾德:當我在預告裡發現以自己為主題的畫扮演的角色有多麼重要時,我真的開心極了![…]當我在兩年前第一次看到《蘋果少年》的完成品時,我覺得它跟我一點都不像。但很奇怪,現在我長大了,變的跟畫裡的男孩像多了。

麥可:我想我們最後完成了一個融合我跟魏斯想法的作品。它看起來似曾相識,卻是獨一無二。

艾德:導演邀請我跟我的父母親參加巴黎的首映會。那真是一次奇特的經驗!首映當天,我們起床後發現巴黎市的每個角落都被粉紅色的電影海報占據。看完首映,我立刻就想再看一遍。我愛死裡面的一切了。我現在已經看了四次(笑)

麥可:我去看了電影,我只能說我非常喜歡!電影裡的一切都很精巧細緻又不失趣味;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感覺到隱隱的憂傷與抑鬱透過導演精巧的安排若有似無的流露出來-這給了這部電影它應有的重量。

艾德: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弄的,不過我看過印有《蘋果少年》的手機殼,我媽說她想要一個當作母親節禮物。希望DVD發行後我能夠收藏一片,那就太棒了!

麥可:我也不確定《蘋果少年》的原畫現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作畫的其中一個樂趣就是:你創造,然後,你放手,讓你的心血自己去開拓一趟旅程。我完成它後,另外製作了一個漂亮的鋪棉箱以防止在運送和拍攝過程中可能的損壞;我還黏了一份《如何照料你的蘋果少年》說明書在盒蓋上。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到那幅畫,直到我進了戲院,再次看到它的身影出現在大銀幕上。

(資料及圖片來源:The Week

 

 

tom-banner-1-B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