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戰警:天啟》(X-Men: Apocalypse)已經在上週於台灣上映,北美也緊接著登場,不論之後「X戰警電影系列」要如何延伸,前傳三部曲都已經告一個段落,與先前的三部曲形成了一個不甚完美但絕對令人接受的的銜接;而回顧這三部作品,2014 年由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執導的《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整體評價最佳,但若仔細分析,這部片可以獲得超乎預期的反應,主要原因其實是來自 2011 年的《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在角色設定上的巨大成功,馬修范恩(Matthew Vaughn)建構的背景故事讓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得以流暢同時使觀眾更能貼近電影感同身受,身為變種人在自我認同與環境對抗的糾結,其中查爾斯和艾瑞克之間充滿曖昧的情愫,絕對是撐起這個系列成功的重要因素。
認清自己
變種人的特異功能天賦,在 X 戰警電影世界觀中一直可以被視為同性戀(LGBT)傾向的影射,許多角色花了很多時間和勇氣去和自己的家庭溝通告白,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出現不可抗的阻礙,變種人和同性戀,是弱勢族群,但在查爾斯的眼中,這只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基因演化,他很早就認知自己的能力(性向),瞭解該如何以這樣的身份與其他異性戀者相處,同時他包容、接納其他變種人;可是艾瑞克不同,他對自己真實能力(性向)的認知來自於仇恨,因為納粹政府對他的嚴刑、殺害了他的母親才讓他重新認識自己,可是,這樣的心態是極為不健康的,背負著復仇的歷史,讓艾瑞克走上了對抗之路,而從這樣的設定當中,(表面上)我們可以知道兩人反應在「主和派」與「主戰派」之間的差異,如同查爾斯對艾瑞克所說:「殺戮,不會帶給你平靜。」(killing Shaw will not bring you peace),不過同時,我們也可以解讀艾瑞克的憤怒,是無法認同自我的表現,他想要抗拒因此追溯源頭,因為給他再選一次,他不想要這身力量(性向),只想要他母親的生命;因此「殺戮」(反抗真實的自己)確實不會帶來平靜(和平),兩人第一次見面,查爾斯在水中緊緊抱著艾瑞克,猶如深深地告訴他,認清自己吧、放下過去吧,你的母親不論生死,你的能力(性向)都會覺醒。
在這樣充滿衝突又有內心連結的兩個角色下,「X戰警」過往的世界觀就顯得獨特且易與觀眾產生共鳴,看著艾瑞克含著眼淚、接納自己巨大的能力轉動著衛星,看著查爾斯無法阻止艾瑞克的最終復仇而承受了一樣的傷痛、以及最後因為艾瑞克閃躲子彈而波及到查爾斯的擁抱,無倫飛彈危機多麼緊張,這兩個人彼此制衡、對抗,建構的二元討論熱度,都是《X戰警:第一戰》如此成功的原因。
對抗體制
接手馬修范恩的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在《X戰警:未來昔日》中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把他打造的 X 戰警與新的宇宙結合,同時好好的把一件事說好,不過一樣,因為馬修把 X 教授、萬磁王角色背景(感情關係)設定的太好,讓之後的劇情不論是齊心對抗反派、變種人內鬨,都以兩人為中心出發,這種要愛不愛的「推拉」,也是故事發展的火種,萬磁王對抗體制被關入大牢,X教授因為好友(伴侶)的離開,甚至還帶走了自己的妹妹而墮落,看似沒有交集的兩人又因為變種人的存亡而再次聚首,其實,也是因為這兩個價值觀不同的夥伴(伴侶),讓瑞雯從中看到了利弊,而做出了巨大影響的決定。
逃避現實
在《X戰警:天啟》中離群索居、結婚生子的艾瑞克,主要因為是看到了瑞雯的抉擇而選擇了和平,希望平靜地種子可以在他的內心中發芽,他背離了查爾斯、遠離了他熟悉的一切,可望忘掉仇恨、放下過去,可是他內心無法忘卻查爾斯,從他被天啟招募,加入末日行列可以推測,他想要用盡一切的方式遠離他,怎知到,他越想忘記,卻記得越深,在年輕的 X 戰警受到生命威脅之際,艾瑞克想起了當年兩人的相遇,想起了查爾斯捨棄心靈控制、用真實的內心,希望改變自己,也可以勇於面對塵封已久的感受,面對自己真實的想法,加入 X 戰警招募的團隊,因為兩個人在前面兩集糾葛情感的鋪成,造就了這次《X戰警:天啟》劇情上的轉折,也合理化為什麼萬磁王最後還是選擇倒戈、幫助 X 教授。
為什麼 X 教授和萬磁王的愛情故事是撐起「X戰警三部曲」的重要關鍵?兩人從相識、衝突、認同、決裂、再復合,串起了三集電影每一個起承轉合,因為這兩個人超越友情的感情,讓超級英雄電影更加有溫度,在陽剛的對戰畫面中,有更纖細的情感流動,畢竟回歸查爾斯的論點,變種人(LGBT)不過就只是生物基因的演化,是一個再不正常過的事情,只是社會風氣、家庭關係與個人教育程度的不同,每個變種人都必須面對不一樣的挫折和阻擾,而身為非變種人(異性戀),更應該從中瞭解弱勢族群的聲音以及他們的困境。
本質上,也許觀眾就是從查爾斯與艾瑞克的愛情故事中,找到溝通的橋樑和共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