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氾濫的超級英雄電影:為什麼把電影當成「影集」經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2014/08/10|專題報導
by hsphere

美國電影新聞權威網站Collider作者亞當齊伍德(Adam Chitwood)今天寫了一篇文章標題為「為什麼把電影當成影集經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Why Treating Movies Like Television Is a Bad Idea?)有趣的是一直以來Collider的新聞取向通常偏向好萊塢體系,也就是他們始終對於超級英雄電影有著不錯的好感以及支持度,所以看到這個標題以及閱讀完全文後讓我相當震驚;近期我們也會透過一些新聞以及專題來解釋超級英雄電影氾濫可能會造成的後果,當然在亮麗的票房以及令人興奮的演員組合、更多漫畫英雄的改編之後,觀眾也漸漸的對於這個議題健忘。這篇文章我將針對亞當的內文與我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以下論點,揭開我們需要提早正視的問題。

iron-man-downey-jr

在2008年漫威推出《鋼鐵人》(Iron Man)之前,大家都認為這將會是一個失敗的計劃,畢竟撇除漫畫書迷,鋼鐵人的人氣遠不如蜘蛛人、X戰警、蝙蝠俠甚至超人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找來飾演東尼的小勞勃道尼是一個曾經跌落谷底、有吸毒前科的過氣藝人,要整個輿論怎麼相信這是一個偉大的系列電影(甚至品牌)開端?但事隔4年,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球以15億美元的票房揭開了「超級英雄電影世代」,就像羅傑開啓了大海賊時代一般,各大片商也開始對於這樣的超級英雄電影蠢蠢欲動,想要跳脫以往的三部曲、個別電影、續集電影思維,而是以一個「世界觀」來打造龐大的系列和商機。從華納影業與DC近期宣布的9部上映計劃就可以發現這樣的趨勢已經是難以避免,但氾濫的超級英雄電影同時也在摧毀電影創作的根本以及剝奪電影本質上的藝術價值。

在《鋼鐵人》票房與口碑上的成功後,漫威在2010年推出的《鋼鐵人2》正式植入了漫威電影世界觀,包括了復仇者成員史嘉莉喬涵森(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黑寡婦出場,東尼爸爸豪爾史塔克的些微情節以帶出2011年上映的《美國隊長》劇情,以及2011年鷹眼在《雷神索爾》的詭異出場,這種彼此拉抬,或者就是我們所說的「彩蛋安排」的確有趣,事實證明他也是相當成功的,不過你必須承認這樣的手法會讓電影越來越像電視影集。

age-of-ultron-comic-con-cast-720x478 

電影影集的世界裡,編劇以及製作人(Showrunner)是主導整個影集最重要的人,看看這幾年最紅的《絕命毒師》,我們不會知道這部影集的導演是誰,但我們絕對知道製作人文斯吉利根(Vince Gilligan),導演只是一個確保所有的影像語言合乎邏輯以及在技術上可以保持質感的人選,電視台高層必須確保觀眾就算沒有辦法每集都更新,依舊可以馬上跟上進度。所以看一下今年漫威在聖地牙哥動漫展介紹《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登場的人是誰?再來思考身為漫威電影作品的導演,能否只拍好鏡頭下的那部電影、而不去思考之於其他漫威電影世界觀的連結呢?

是的沒錯,這件事在艾德格萊特(Edgar Wright)辭去《蟻人》導演一職時被徹底放大,問題也血淋淋的揭露出來。艾德格早在2006年就與漫威合作準備拍攝《蟻人》電影,而這部片也是許多媒體、影迷期盼多年的全新英雄電影,不過如我們先前所說,2008年的《鋼鐵人》成功後,漫威影業再也不是用「獨立電影」去思考旗下作品,因此我們花了不少篇幅去報導這件新聞的嚴重性以及所影響的層面是遠超過我們想像的。

World's End

如果你知道艾德格導演的風格,就一定能瞭解他對於影像的創新和敘事方法的風格化,「血腥冰淇淋三部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但今時已不像2006年,而是一個放眼2028年的巨大電影世界觀,艾德格還有機會可以自由自在拍攝想要的《蟻人》嗎?這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這是許多漫威迷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永遠願意相信這只是單純的「電影事件」,而不是撼動整個電影產業、生態、運作的巨大事件。

這就是為什麼把電影當作電視影集是一個錯誤想法的重要原因,縱然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熟悉的角色彼此出現在彼此的電影中,那樣確實很酷,但我們要承擔的後果卻是導演不再是一部電影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為什麼漫威的電影不會出錯,因為他們已經找到一個公式,套入每部電影中都可獲得不差的評價(好一點的話可以獲得非常好的評價)以及驚人的票房,不過仔細想想,其實每一部電影都是「漫威世界觀電影」,很多人說《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是一個非常好的諜報片,有著政治驚悚元素,但它依舊是一個漫威電影,很多人說《星際異攻隊》是科幻歌劇電影,但他依舊只是一個漫威電影(但電影最後的空戰確實相當精彩),也就是說不管如何我們討論的都是一個整體性的系列,而不是「一部電影」。

Batman v. Superman - Ben Affleck as Batman, Gal Gadot as Wonder Woman & Henry Cavill as Superman

回過頭來看華納影業和DC,在宣布了《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以及接下來未知的9部作品後,我們也可以知道DC電影世界觀也在外來的6年將展開,我們還無法瞭解DC的做法是否會與華納相同,但已經確定的是我們再也無法知道艾德格萊特的《蟻人》,明年我們只能看到漫威主導的《蟻人》(導演是誰當然也不重要),因此DC未來的電影是否也會走向相同的結局?是否也會完全剝奪導演對於一部電影的影響力?

如果未來10年,甚至如漫威所說已經規劃到2028年,而電影型態也因為這幾年來的轉變而「影集化」,可想而知的是我們將看不到如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那種願意嘗試新的想法、跳脫新的格局拍攝超級英雄電影的導演,曾經我們寄託過艾德格萊特,如今這個希望也已被奪走,在漫威品牌已經非常成熟之際,華納影業和DC試圖打造的漫畫電影帝國,將會左右未來10年超級英雄電影的最終走向。

如果未來電影影集化,當電影導演不再擁有任何的主導權利,那可想而知的是電影當中的藝術層面將會被蠶食殆盡,掌握生殺大權的製作人(Showrunner)權力集中後,觀眾想要看到的電影故事也將一同被綁架挾持,如同電視影集一樣以一個「包裹」方式販售,那電影就將一點一滴的失去它原本的意義,因此在令人興奮的不斷尋找大牌演員演出英雄電影或是開心的看著超級英雄電影的大賣之外,我們也必須思考我們要的是擁有自己的視野、敘事方式的導演,我們要看的是電影、並不是影集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