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專欄 / 電影創作的二三事:我與超八的小情小愛

2016/01/10|
by DAVID HUANG
文/ David

聽聽機器轉動的聲音,看看底片上一格一格的照片。

透過光映現了一系列連續照片,每秒二十四格或是十八格的速度放映,經過人類肉眼的視覺暫留特性產生幻覺,讓這些照片如此動了起來。這應該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了吧。每每進入電影之時,想得到的並不只是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而是享受CINEMA本身。也許是因為筆者常與電影史為伍以及對老舊事物有著嫉妒迷戀的關係,對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舊人事物總是想多靠近些。

在這之前,先描述一下超八(Super 8)這個有趣的玩意兒吧。

man-814az-1

1965年,柯達公司推出了超八底片,不同於一般的 8mm,它的齒孔縮小使其畫面擴大品質變好,加上卡夾式的設計而不需在暗袋內執行,裝卸底片變得簡單方便。。雖然在整體不及 16mm 但比較方便,加上使用卡夾式底片而不需要在暗袋內執行裝卸動作,在七零年代廣受歡迎,這個革命性的底片格式此後成為拍攝短片、音樂錄影帶及廣告的一大利器。

超八的美學對我來說,是平易近人的,有種親切,更是種親密,是一種對日常生活充滿憧憬的寫實記錄方式,通常是潛意識的。一卷三分鐘的膠卷記錄著你我,透過放映機投射在牆上,影格上的人事物轉變成私密個人化的收藏。

8mm_and_super8

在拍了些日常影片之後決定跨大一步,拍攝一部超八劇情短片,雖然只是獨立製作,但幾乎都是使用膠卷拍攝。至於為什麼在如此高科技發達的時代,為何不用數位的原因非常簡單:那不是我的菜。並不是完全反對數位拍攝或是要抵制它,彼此都有各自在創作上的優缺點。

1526252_1642937815957795_1936962724226369083_n

然而從電影史一路走來,電影最初是建立在創作者與膠卷之間熱情且實際接觸的關係:那就是我選擇嚮往的地方。

3

自己所創作的短片尚處於前製階段,若有興趣的讀者歡迎鎖定粉專。期盼與大家一起共享盛舉,認識超八底片這個有趣又美好的記錄媒介。雖然現今是數位拍攝當道,已然成為主流的攝製方式,但我們千萬不要遺忘它的存在,希望透過自己創作的作品,讓大家可以多多認識它接觸它,相信會有許多正等待挖掘的美好事物會被大家看見。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