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希望大家明年也能夠跟 HypeSphere 狂熱球一起享受電影的美好!新年快樂!
文 / 志騰
《推拿》
這是一部在每個環節都做到接近滿分的作品,電影角色的情感與攝影畫面的對應,都必須克服困難重重的技術問題以及大量演員走位的安排,在故事層面上也犀利的呈現一個特殊的群體在人生價值觀上與一般人(觀眾)的落差,衝擊力道之強,可以感受婁燁在各放面都達到一個相當純熟的水準。
《金牌特務》
馬修范恩示範了如何利用經典取樣在新的作品當中,歷經了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寫實的情報員後,《金牌特務》再次將風度翩翩、優雅紳士的典型英國情報員風格帶回了這部片當中,各種新穎的科技武器和笑料,以及原創的動作場面,讓整部作品猶如柯林佛斯(Colin Firth)一般賞心悅目。
《鳥人》
虛虛實實的舞台人生,什麼才是真的?什麼又是假的?人生和鏡頭前,哪一個部分才需要演戲?《鳥人》在設定上都找到了最合理的安排,包括了曾經演出過《蝙蝠俠》的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來演出落魄的昔日巨星,而全片一鏡到底也不是為了炫技,而是企圖將舞台劇的一氣呵成搬上大銀幕,在快節奏的表演中感受好萊塢電影產業中的荒謬。
《婚姻風暴》
一場完美的滑雪假期,卻可以揭穿中產階級在家庭構成上的假象,這樣犀利的概念足以讓人想要一窺接下來荒誕的家庭相處,而我們印象中的父權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即可消逝殆盡,在安逸的渡假中心中彼此沈默、懷疑、失望以及試圖原諒,那些假面都可以輕易的被奪去,不過相對的,也同時讓每個人能夠最赤裸的面對彼此。
《彗星來的那一夜》
如果說,一個好的劇本是一部好的電影做重要的元素,那麼《彗星來的那一夜》就完美示範了「電影劇本有多麼重要」!整部片幾乎都在室內拍攝完畢,沒有複雜的特效、燈光,但由於劇本縝密,在觀影的過程中會讓觀眾不自覺的思考故事走向、人物關係,氣氛在角色發展下慢慢的開始加溫,可惜結局稍嫌過頭,但無法掩蓋本片的驚豔概念。
《海街日記》
一個超過兩個小時、四個姐妹吃吃喝喝的電影,為何會如此好看?其實想起來也覺得很神奇,但這就是是枝裕和的魔力吧?在扭曲的家庭關係中找到美好生活的方式,在逝去的父親形象中尋求全新的慰藉,四個姐妹個性皆不同,卻在相處上踩著平和的天平,影像溫暖、故事深植人心,在不平凡的生命中輝映著平凡的喜樂。
《怪物的孩子》
在細田守細膩的畫風、有趣的故事情節之外,也許,我們可以把《怪物的孩子》看成一個個體,而觀眾也隨著這個故事看見自己,我們總是因為那曾經迷失的歲月中,找到成長的動力,在被黑暗侵蝕的夜晚裡,找到光明的出口,另一個自己,將永遠變成溫暖的神,藏於我們的心中,在每個我們懦弱的時刻,抓著我們、告誡我們、鞭策我們,我們不是孤單一人的。
《法蘭克》
難以形容這部片真實的感受,就像法蘭克本身的頭套一樣試圖隱藏著什麼吧?隱藏著他有些懦弱的內心,隱藏著有些怕生的互動關係,但無法隱藏他與生俱來的天賦,縱然不被多數的世人接受,但他扔然找到一群願意相信他的好夥伴們,在窮鄉僻壤裡創造屬於他們的經典之作,但他其實不是孤傲的天才,他也願意妥協、願意退讓,只想要每個人都好好的,最後他發現,也許也許,他只是想要這群朋友在他身邊罷了。
《瘋狂麥斯:憤怒道》
喬治米勒完美示範如何用最簡單的故事,講一個最龐大的世界,用一個最簡單的動作概念,設計出極具風格的場面,節奏明快、構圖精密,選角精準、演員表現精彩,配樂、畫面、特效、服裝...《瘋狂麥斯:憤怒道》幾乎在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了滿分,示範了爽片也能有深度、有高度也有藝術價值。
文/ Sebox
《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乾旱的黃土、炎熱的空氣,湯姆哈迪(Tom Hardy)飾演的麥斯踏上的旅程,如同成龍在功夫片裡面扮演的角色一般,從看似狼狽的狀態慢慢發揮他身為主角的帥氣,全片沒有太多對話,卻句句都幾乎成為經典。最令人拍手叫好的是包裝在商業架構下的女性主義,透過符號、電影語言等影像,讓觀眾不需要透過艱澀的文字,便能理解喬治米勒所要傳達的價值觀。另外,影像在剪接上完全沒把觀眾放在眼裡,就是希望觀眾能夠進入這片黃土中感受揚起的塵土,《瘋狂麥斯:憤怒道》完全是一部無法言喻只能體會的極致爽片。
《Arcade Fire:另一面》(The Reflektor Tapes)
好聽歸好聽,我必須說我並不是 Arcade Fire 的忠實粉絲。真正吸引我的是這部紀錄片穿插使用不同實驗性手法的特性,在畫面上以「Reflektor」作為母題,使用雜訊、汙點等效果呈現團員們的訪談,再利用樂團最熟悉的聲音特性,以不同的音效穿透看與被看之間的關係,讓你進入與創作者同樣的頻率,再從他們使用家庭電影式記錄下來的畫面,配合詭異、奇幻的再製效果,完全是一部應該要拿來作為實驗電影入門教材的作品。
《鴿子在樹枝上沈思》(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xistence)
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on)這個富有智慧的幽默老人家,總是能把源源不絕的能量注入他的作品中,《鴿子》一片仍然延續他過去的冷調幽默,你無法了解每個故事背後真正的意涵,如同一個又一個你看不懂的廣告,再你真正思考字裡行間的端倪時,才會突然與自我的生命產生共鳴。然而,在你的思緒走進洛伊的邏輯裡面時,自己似乎又成為了每個段落裡面瘋癲的角色,如此的固執、如此的自我,又如此的符合這個世界的荒謬。
《艾美懷絲》(Amy)
或許艾美就代表了這個世代無法承受的一切苦難,如同21世紀的聖女貞德,內心背負著自我實現的巨大包袱,卻在每個轉角都遭受攻擊,一層一層剝開艾美的外皮,才能發現他內心對於音樂的熱情,仍然還是那個渴望父愛的小女孩。在紀錄片的形式上《艾美懷絲》只是平穩地如同探索頻道一般介紹了艾美的生平,跳脫形式走進艾美的故事裡,你才會真正發現現實比起虛構是多麼的不合理。
《愛愛小確幸》(The Little Death)
幽默、下流卻又不失格調,《愛愛小確幸》講述我們內心深處都可能埋藏的骯髒小秘密,對於性愛的不同面相所產生的不同想像。食色性也,面對性與愛的融合與否,電影《性愛巴士》(Short Bus)曾經以實體經驗嚴肅地爭論一番,但在《愛愛小確幸》裡面卻是輕鬆詼諧地討論我們難以啟齒的話題。有點像是還沒長大的孩子在聽了大人的黃色笑話之後,嘴角默默往上揚起的感覺,然而我們都不再是孩子,為什麼不能像電影裡面的人坦率地討論這個表面禁忌卻實際到不行的主題呢?
《殭屍教戰守則》(Scouts Guide to the Zombie Apocalypse)
惡搞殭屍、惡搞童軍、惡搞布蘭妮,這完全就是週五釋放壓力的最好選擇阿!在前期的預告已經透漏這部電影無厘頭的程度沒在開玩笑,但坐在電影院卻還是笑到無法自己。有很多電影都試圖把梗埋藏在台詞之間,那些老舊的笑話從大銀幕上看起來實在尷尬,然而《殭屍教戰守則》卻能夠完整發揮那些你能夠預想到的笑料,讓那些梗超越本身的好笑程度,尤其是當看見殭屍的小兄弟延展性如此強的時候,這實在已經跳脫下流的範疇,完全就是把周星馳的搞笑功力注入好萊塢的電影裡,可以算是今年最好笑!
《兩天一夜》(Two Days, One Night)
《兩天一夜》仍然保有導演組合達頓兄弟的寫實風格,大量的手持鏡頭加上自然光,我們隨著瑪莉詠柯蒂亞的腳步展開一場最安靜卻也最絕望的反資本主義冒險。同樣在《衡量一個人》(The Measure of a Man)我們可以感受到相似的窒息感,一樣是勞方與資方的對抗,一樣是階級制度底下的道德掙扎,然而瑪莉詠飾演的山德拉因為角色性別的緣故,更能夠將穿梭於刻版印象內外,給予這個受到壓迫的角色更多的戲劇張力。
《夜晚還年輕》(Tangerine)
從日舞影展開始冒出頭來,《夜晚還年輕》以 3 支 iPhone 5s拍攝完成,以影像的細膩度來說確實是不足於一般專業電影攝影機,不過最令我喜愛的是導演與攝影師如何運用燦爛的加州陽光,以及 iPhone 的輕便性,令人讚嘆的構圖與光影巧妙的結合,在技術層面《夜晚還年輕》十分令人印象深刻。
《翻轉幸福》(Joy)
今年看的最後一部電影,完全打破會是另一部《派特的幸福劇本》的迷思(什麼奇怪的假設)。有一些電影會在看的當下觸動你的內心,例如前面提到《瘋狂麥斯:憤怒道》的震撼、《艾美懷絲》的苦澀、《兩天一夜》的窒息與絕望,《翻轉幸福》則是完全不同的一次觀影經驗。在珍妮佛羅輪斯飾演的喬伊的帶領下,觀眾會在些許愉悅的狀態下看完這部作品,然而真正徘徊在我內心無法退去的,是電影結束後你回顧自我的生命歷程時,一切的困頓與挫折似乎停留在喬伊忿忿不平卻又無可奈何的眼神之中,配合著 Beegees 的經典歌曲〈To Love Somebody〉,無奈地對這個令人失望的世界叫喊。的確,人生就是一連串不停歇的苦難,在一年之末看這樣一部作品,彷彿總結了總是讓自己失望的一年,對即將來臨的日子產生「你還可以更好」的期待。這大概是送給自己最好的新年禮物吧。
《法蘭克》(Frank)
我們都夢想自己能夠有一刻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然而我們必須承認,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的如此有才華。法蘭克的鬱悶並不在於主角 Jon 的愚蠢行為,而是我們在他身上看見自己曾經有過的愚蠢想法,在人生這條漫漫長路中,我們時常碰壁、時常遭遇挫折,然而真正絆住我們的是自以為是的執著與堅持。這時候回頭看就會發現,你的身邊還是有一群朋友陪伴著你,「法蘭克」的角色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每個群體中都有屬於其中的法蘭克,能不能真正站上舞台並不是重點,更難能可貴的是陪你一路走來的這群人,歲末年終,回頭跟他們說聲謝謝,並繼續打鬧迎接即將來臨的 2016年吧!
文 / J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