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喬瑟夫的玩命特技?5分鐘帶你一窺《走鋼索的人》如何完美運用特效與實景拍攝

2015/11/30|新聞快訊
by seboxhong

文/ Sebox


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所主演的《走鋼索的人》(The Walk)改編自真人實事,講述1974年法國雜技名人菲利浦佩帝(Philippe Petit)特地前往美國,挑戰以高空走鋼索的方式跨越雙子星大樓的頂端,這個事件在2008年時也被拍攝成紀錄片《偷天鋼索人》(Man on Wire),由導演詹姆士瑪許(James Marsh)執導,拿下當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次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浩劫重生》(Cast Away)導演羅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執導,把70年代的曼哈頓搬上了大銀幕,呈現出歎為觀止的視覺效果。


拜科技所賜才能在《走鋼索的人》電影中完整呈現出雙子星大樓以及70年代的美國街頭,Rodeo 特效製作公司特別以《走鋼索的人》為例子,將其中他們所做的特效鏡頭清楚分析,讓大家知道這些看起來膽顫心驚的鏡頭,在不能讓喬瑟夫真的高空走鋼索,而且雙子星大樓又不復存在的狀況下,究竟是如何製作出如此逼真的畫面。他們也在網站上放上了特效前後的互動圖,讓大家可以更仔細看看動畫特效在畫面上的呈現。


除了雙子星大樓以外,因為時代演進街道的樣貌也有許多細節的改變,在電影中我們看似實景拍攝的畫面,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特效團隊是如何一步步「製造」出1970年代的曼哈頓。《走鋼索的人》的視覺特效總監凱文貝里(Kevin Baillie)表示,他們必須要找出重回1970年代的重點,不但要做的逼真,也要能夠符合大家心目中世貿中心的形象,必須從真實與記憶中取得一個平衡。


「如果你要很真實地建造這些建築物,它很快就會被認為是CG動畫做的,不能只是照著藍圖去製作,否則幾何圖型會讓它看起來很假,所以我們必須加入很多藝術元素,而並不是靠數學公式就能讓他看起來很真實。」


在仿製舊時代的建築物時,如果完全依照建築工程圖進行動畫製作,就會產生一個完美無暇的仿製物,然而現實世界裡的建築物怎麼可能精準地如同藍圖上畫的呢?這便考驗了特效動畫團隊高度的創意以及藝術性,而《走鋼索的人》的確帶給觀眾一次非常逼真的觀影經驗,相信就算看完了這次幕後的解析,再看一次電影你還是會軟腳的(No Film School


https://vimeo.com/146646323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