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茄子看電影專欄 / 《忠犬追殺令》:高壓教育下的集體反撲

2015/09/02|
by 茄茄子看電影
文/ 茄茄子

274隻狗狗一同出動狂奔嚎叫,這是導演給觀眾的震撼教育,我們用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姿態走入戲院,期待能被這樣警世類型的電影所感動,一面又認為愛動物的自己絕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或折磨。

震撼教育的第二課,是太多近拍鏡頭的屠宰場鏡頭,鋒利的刀尖劃開牛的身體,剝皮、分割、肚破腸流,即使沒有血色,皮肉組織間摩擦、掉落在地上的聲響,仍然讓你不自覺的想到市場上生肉攤位上的腥味,偷偷摸摸地環視了整個放映廳,大家的表情應該跟自己都差不多吧,皺著眉閃避太直接的鏡頭,帶點厭惡又害怕的表情有點過於隱私的透露了自己的反應,卻被大螢幕的反射光照得一清二楚。

主人翁莉莉的父親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日復一日面對屠宰場的牛隻與冷凍室裡的低溫影響,生硬的肢體動作與一板一眼的性格,加上身為人父卻不知與女兒互動的不自在感,自然而然使他成為一個軍事化教育的崇拜者,原先對前妻的厭惡,更因為其丟包女兒(與一隻體型巨大的狗)的行為有增無減,鏡頭到了家門口,我們從鄰居與他短暫的對話中推敲出一個結論,她討厭這隻巨大的雜種狗,她甚至用看雜種狗的眼光,在看待這位沒出息的父親。

父親將對前妻的不滿全數發洩在大黃狗哈根的身上,別說是準備飲水,哈根的晚餐也是莉莉躲躲藏藏的從餐桌底下偷餵才得以飽餐一頓,到了就寢時間更不能讓狗一同分享溫暖的被褥,而是將狗關在冰冷的廁所中,聽著狗嗚咽的嚎叫聲,他置之不理,反倒是女兒莉莉在此時做出對極權教育下的第一個反撲,不顧父親的勸告,她試圖吹奏小喇叭來安撫哈根不安的情緒,音樂聲漸漸消彌了狗的叫聲,在寂靜的夜裡聽來卻同樣刺耳。

我們不自覺的有股衝動,想好好地保護莉莉與她的大黃狗哈根。

尤其是莉莉屢次挺身而出想保護這隻大黃狗的時候,縱使面對著大人的責備和同儕間的輕蔑、歧視,她仍然一意孤行,在導師嚴厲的責罵下她頭也不回地走出教室,在父親再三斥責下她依然故我,甚至沒有辯駁的能力,只用最單純的行動來表示自己的抗議,我開始認為莉莉不單純只是位女孩,而是一種鏡射,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她也只是一條狗,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不容許思考的活著。

父親在交流道下拋棄哈根,呼應著母親丟包莉莉的行為,卻更加殘忍地讓人不敢直視,莉莉開始日以繼夜的尋找愛犬, 正值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更雪上加霜,父女關係降至冰點,諷刺的是因為狗的離去,父親與日俱增的愧疚感日漸發酵後,他選擇寬恕莉莉的叛逆行為,並重新審視親情的重要,而莉莉也敞開心胸接納了父親;莉莉就像一隻被丟棄的流浪狗,在屢屢闖下大禍後,終於獲得新飼主的諒解與認同。

而大黃狗哈根的遭遇反倒像是一面反射莉莉遭遇的顛倒鏡,若莉莉是正,哈根便是邪,若莉莉是善,哈根便是惡,牠不斷對人性失望再失望,在「獨具慧眼」的賭徒高壓式的訓練之下,成為地下鬥狗場上最兇狠的冠軍犬,這看來好像是許多父母在對孩子抱持高期待的教育態度時常常做的事,想給孩子最好的,卻往往做了最傷害孩子的事,在你眼中看來對孩子的美好期待,在孩子眼裡形同收容所架高的鐵絲網,禁錮住自由與思想,於是哪一天再也忍受不了,當那叛逆的狂潮席捲而來,你只能躺在自己的血泊中,瞪大雙眼疑惑著這一切到底為什麼會發生。

對照流浪狗有如疾行的殭屍隊伍般追殺人類的血腥場景,電影結尾就顯得奇幻不少,這場一發不可收拾的大屠殺,最後終結在莉莉孤注一擲地吹奏小喇叭之下畫上句點,如夢似幻地點出人在面對弱小的角色時總是吝嗇又殘酷,又在面對強者時無助的不堪一擊,而我們卻往往遺漏了一件事,或許愛真的可以消彌這場看似永無止盡的對立戰爭,無論是孩子還是動物,你怎麼能說他們真的不一樣呢?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