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孔宇萱
本篇文章劇透《曼哈頓戀習曲》、《曾經。愛是唯一》以及《20世紀少年》裡面的關鍵劇情,請謹慎選擇是否繼續閱讀。
《20世紀少年》中,主角賢知在學校因想改變一個校園的狀態,偷偷去播音室放了T-Rex的20 Century Boy,讓整個校園為之噪動;而後,當世界歸於朋友的掌控下時,賢知拿著一把吉他就想去對抗全世界
賢知深信音樂的影響力:不管是單純的以一把吉他彈奏旋律,亦或是訴諸歌唱,兩者都具有一股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能觸動每個人的內心,撼動整個世界。
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部電影改變了你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當兩者相互結合,一起來描述一段愛情,將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問題一:葛萊美與奧斯卡的結合,如何訴說感動?
導演John Carney曾經在《Once》後說道:
「我最初希望能請到好演員不過不需要唱好歌,但是隨後我領悟到,需要請到好歌手但是不需要很會演戲。」
因為《Once》的成功,使得這部電影能夠實現另一半部分。本片找來了沒有演出過電影但所處團體得過葛萊美獎的Maroon 5主唱
Adam Levine、曾獲得奧斯卡提名的Keira Knightley以及Mark Ruffalo。
經過多年以後,Begin Again不只能請到好歌手,也能請到好演員,一同來呈現一場John Carney所期盼的,音樂與電影的完美結合。電影裡的人物徜徉在紐約的血液裡以獨立製作完成了一張專輯,專輯中的每一首歌都代表著一個故事、一個情感。只要歌曲開始播放,我們想到的不只是電影畫面,而是這兩者融合後所表達的意念:
Dave成名後,跟滾石雜誌講完電話後唱的流行曲《No One Else Like You》,顯示了Dave正處在事業的巔峰,而同時幫忙跑腿買咖啡的Greta卻將所有的身心都依附著他生存,這一點從Greta知道Dave要去洛杉磯的高興與失落的快速轉換可以看出來。
Dave回到了紐約住處,開心地要與Greta分享他新寫的歌《A Higher Place》,卻越隨著歌曲地播放而越顯心虛,而Greta也從歌曲中漸漸清晰地聽到不屬於他對她的情意,進而呼他巴掌時的不可置信。
Greta從一開始因為喝醉酒,與朋友開著玩笑而架起手機播打給Dave,到越唱越清醒地發現自己內心深沉的痛,而怨恨的唱著《Like A Fool》對Dave訴說著被劈腿的痛。
亦無法忘卻貫穿整部電影的《Lost Stars》所描述的一段感情:
乘坐計程車時看著影片的純粹愛戀、第一次彈奏著鋼琴唱給Dave聽的熱戀場景、再次見面聽到失去原意複雜化的Remix版、為了挽回Greta的心,Dave在Live演唱上詮釋了最初的《Lost Stars》,Greta看著台上的Dave,原本很開心他實現了諾言,以她原創的方式呈現,但當畫面帶到一群女歌迷在台下迷戀著他的時候,Greta突然驚覺再怎樣的看似最初,也已經不再無瑕,深感自己仍無法忘卻那樣的傷痛,離開了。
愛情裡曾造就的傷害要療癒是多麼多麼的難,尤其對女主角這樣細膩地創作者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她無法輕易的欺騙自己。這一點,從她可以聽一首歌的一部分就知道了這首歌的意義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當然,我們亦無法忘卻那雙接頭所分享的清單,裡頭一首首動人歌曲,電影和歌曲,融成了一塊記憶,印入了我們的心中。在我們各自的人生裡,若是有了某些相似的意念出現,總會不自覺地想起這些歌,這些歌帶給我們力量,讓我們知道,其實,我們並不孤單。也許你可以決定不張開你的雙眼去接觸一部電影,但你很難讓你的耳朵不去聽到一首首音樂。
整部電影就像要告訴我們這件事情一樣,不斷地以歌曲貫穿,讓我們不像是在看電影,好像就算把眼睛給閉上了,也能理解電影裡想傳達給我們的複雜意念。
問題二:什麼是歌曲的真意?
這部電影不只給了我們一場愛情故事,它也給了我們一些問題的解答,一些,我們似乎模糊的知道,卻又不這麼清晰地懂的事情。
導演John Carney原本是愛爾蘭搖滾樂團《The Frames》的貝斯手,《The Frames》最崇尚的就是簡單動人的旋律。電影中,當Dave在長椅上將為何要Remix的原因告訴Greta時,Greta回答:「這樣就失去了歌曲的原意」
電影讓觀眾去思考一件事,歌曲的真意是什麼?落魄的Dan一直在尋找他認為獨特的音樂人,他要的是那股純粹,他在車子裡聽著歌、不斷丟掉CD,他在會議上跟唱片公司刺尖,他在極度失意的時候來到酒吧遇到同樣也陷入低潮剛失戀的Greta,她給了他歌曲的原貌。
但還不夠。
電影又說了另一件事。Greta在Pub裡唱著歌時,整個Pub的人,其實不喜愛Greta的表演,但這時候,電影讓觀眾跟Dan一起看到了一件事,當這場表演加上了Dan幻出的那一個個樂器進去以後,出現了變化。
電影想要再更進一步,它要比《Once》裡面所表現的更加凸顯製作人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何本部片的另一個主要角色不再是熱愛唱歌的人,而是一位製作人。
歌曲的原貌值得追尋,但絕對需要讓它變得完整,變得完整的方法是什麼?兩部電影呈現了相同的方式,需要有一個長期耕耘在專業領域裡的製作人,不見得是要有名氣的,就像Dan一樣,雖曾有名氣,但落魄的時候,又有誰知道他曾經的成就呢?
這就是為什麼電影在一開始會先以Greta在Pub的表演為開頭,再接續到落魄的Dan那一邊顯示他是多麼有理念的製作人,最後讓兩者相遇,進而創造出一首首好歌曲。
問題三:好歌曲的製作,究竟需不需要花大錢呢?
電影裡,藉由了一些橋段,說明了這個問題。
為何製作一張唱片需要這麼多的金錢運作?而真正給歌曲創作者的,只有10元中的1元。唱片公司手上握有每一張唱片的9元,如此大量的資源去尋找歌手、製作歌曲,是不是真的有把錢花在刀口上?
Dan找來了幾位在音樂裡持續努力的素人共同以極低的成本錄製一張專輯,這樣的專輯在片尾賣了1萬張,雖然有名歌星的推波助瀾,但亦顯示了什麼?
為什麼要在這裡選擇這些素人?又是為什麼要在片尾的片尾擺出素人的獨立出版?
顯示了真正的好音樂,不見得需要用大量的金錢堆疊,不見得需要有名的樂手團隊加持,就如同導演上一部電影一樣,每一個認真在耕耘音樂的人,都擁有很棒很強烈的力量,只要真誠的表達出自己內心所想顯現的樣子,就可以很感動人心。
問題四:當你在一段感情中被劈腿了,你該怎麼面對?
這裡電影給出了兩個人在不同的現實考量中,所各自做出的決定。並藉此帶出了片名《Begin Again》的含意。
Dan與Greta都面臨了被劈腿的命運,不同的是Dan已經和他老婆結婚
18年之久,且共同養育一個女兒,Greta則是跟愛戀已久的Dave,從起步的一路支持陪伴,到成功之後被劈腿。
在劇情裡Dan的婚姻事實以最激烈的方式呈現,也是整場戲裡,Dan與Greta唯一真正的爭吵戲碼,兩人都相繼碰觸到了對方最深沉的痛,靜悄悄地在爭吵之中透露出
Dan赤裸裸的傷痛,兩人從傷害到理解,進而相知相惜的那一股愛戀,也在此轉換而出。
然而,兩人對待劈腿伴侶的方式卻不同,Dan以不理會家庭去處理這一段傷痛;Greta以自我的前進及堅持去割捨這段感情,電影最後呈現的結果,Dan是回去和他老婆及女兒重織家庭;Greta則是選擇和Dave分開,以Greta臉上露出的微笑堅定來看,應該是不會有回頭的那一天,不過,導演的兩部電影都不喜歡給這種明確的答案,他給了一種凡事皆有可能的韻味,留待觀眾自己去想像。
片名《Begin Again》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問題五:到了片末,我們不禁想要再問一個問題,那就是,電影在Greta不斷向前騎著腳踏車顯露堅定的時候,是否已經結束?
最後那決定在網路上獨立出版唱片的橋段,並不屬於這整部電影裡,雖然Greta決定出版的那股堅定,在Dan說要不要賣2元的遲疑時,對比了出來,但我不認為John Carney會想要沖淡最後的那一股韻味。
問題六:最後一個問題是最無法忘懷、最深刻的那一幕,是什麼塑造了這一幕的糾結
什麼樣的情感是John Carney最擅長也最想要去描述的呢?兩個不再能夠揮霍愛情,心中互有情意的男女,因為種種現實的原因,少了一股衝動,而沒有在一起的那一點遺憾。還記得整個電影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Greta在唱片公司的會議上質疑唱片公司的做法,而和Dan一起離開,而後他們倆突然意識到,似乎已經沒有理由,再繼續讓兩人走在一起了,他們相擁而別,卻突然停滯。
那一刻,他們相視。
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
John Carney的電影裡,曖昧期的男女絕不會接吻,只有已經在愛裡一段時間的,才能夠,為什麼?
這塑造了一層薄膜、一個柔軟的限制,顯示了我們所面臨的複雜情感,即便清楚發現了自己的情意,仍要受到那不知為何存在的薄膜給箝制住,內心卻非常清楚,無法搓破的原因。
當無法訴說太清楚時,就讓音樂繼續地、繼續地播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