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後製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相對的也讓拍攝電影越來越簡單,你可以在洛杉磯的一個攝影棚營造出紐約曼哈頓的街景,你可以在舊金山的水果攤前打造一個巴黎的街角,畢竟對於好萊塢電影產業來說,「獲利」是唯一的目的,而「降低成本」就變成必要的手段;下列影片可以明確告訴你,你所看到的多數好萊塢電影都參雜了大量了電腦特效,真正「真實的場景」可能只有主角本身的服裝而已,主角身後的背景、建築物、色調...等等都是透過專業的特效後製團隊所完成。
不過,我們認定的「特效畫面」在還沒有純熟技術輔助之前,其實也是透過各種方式達到畫面的最佳效果;如 1993 年大導演史蒂芬史匹伯(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當中的恐龍就是以「機械式」的方式打造,是真的可以將恐龍細緻的動作展現出來,讓恐龍能夠有最寫實的「真實感」,不過到了今日,打造機械式恐龍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都太高,所有的恐龍演出都交給了電腦特效後製完成。
不過就算是今日,環球影業和傳奇影業在主角與恐龍的近距離對手戲依舊是使用了細緻的機械打造,企圖讓鏡頭前的恐龍不論是肌肉、呼吸、眼珠、聲音能夠栩栩如生,證明了「真實」有一些靈魂是「特效」始終無法超越的。
由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執導的《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也是如此,相隔 30 年再次將自己的經典末日之作拿回來重拍,許多影迷、媒體都抱持著觀望的心態,沒想到這位 70 歲的頑童,居然交出了一部名留青史的絕佳作品,不僅罕見的佔據爛番茄網站影史最佳電影之一,飛車場面、電影文本更是震驚也收服了全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導演喬治大部份的飛車設計捨棄了特效、綠幕,而是使用「真實場面」,讓每一畫面都令人屏氣凝神,同時也兼顧了拍攝地點非洲的荒漠、末日美感。
《瘋狂麥斯:憤怒道》的大膽嘗試,不禁讓人們重新思考電腦特效與真實場面的優劣,甚至已經有一些說法在批評「特效是扼殺近代電影的元兇」,他們認為這些電影只靠著大量的綠幕、後製,演員不再有挑戰性,只靠著想像詮釋當下的感受、表演,相對的喬治米勒在最簡單的故事架構以及最乏味的飛車主題中找到了不一樣的「玩法」,更火爆、更兇猛、更快速、更驚悚以及更具臨場感,是這部片能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所以說,電腦後製到底是不是科技發達的今日唯一的解答呢?至少這位澳洲的鬼才導演大聲的說了「不」。
不論是特效、數位攝影還是 3D 技術,電影產業正在進行一個巨大的變革或是運動,更多新穎的觀影方式挑戰著各家片商、影人、戲院端,也讓觀眾有很多的選擇,但其實在我們責怪「電腦特效毀掉電影」之時,是否可以重新思考電影的真諦其實在於如何將一個故事說的完整、精彩且富有個人特色?百年前梅立葉的粗糙作品根本稱不上特效,但至今依舊廣為流傳,就是因為他秉持了「電影」二字;因此成為一個好的說書人,拍出一部好看的電影,比畫面多精彩、多細緻或是多刺激都來得重要的多了。
想要回顧《瘋狂麥斯:憤怒道》貨真價實的飛車場面,或是再次深入探討導演喬治米勒在片中隱喻的女性主義與階級問題,9月9號起將在中華電信 MOD 上架,喜歡這類電影的觀眾可別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