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心專欄 / 《透視:光影大師維梅爾》

2015/08/12|
by 張瀞心
文/張瀞心

曾有幸拜訪羅浮宮,手上拿著不算薄的指南摺頁,在偌大的建築物內穿梭。人氣最旺的,莫過於《蒙娜麗莎的微笑》,區域圖上清楚標示往哪兒走。但我攔下羅浮宮內的工作人員,想找維梅爾的畫作《天文學家》和《蕾絲女工》。經過一番找尋、問過無數個工作人員(羅浮宮實在不是普通的大...),終於先後抵達兩幅畫作的展示地點。

看到實體畫作,我呆愣了約30秒;兩幅畫的尺寸,遠比我想像得小。在一方小小天地之間,竟揮灑出令人讚嘆、寫實的細節,細膩至物品上的花紋、衣服的皺褶紋理,無一不包。當然,還有眾所皆知,維梅爾畫作內那自然、又精準到位的光影變化。

傳世作品少、歷史文獻上的記載少、簽名方式多變...種種原因,加厚維梅爾的神秘面紗,模糊他真實的面容。以單純欣賞維梅爾畫作的角度出發,我較傾向認為那些精彩的畫作是天賦使然。但我認為的「天賦」,似乎與Tim在《透視:光影大師維梅爾》內,所剖析、得出的「天賦」結論,有些距離。

維梅爾的狂熱粉絲、工作上的影像專業;看似平行線的愛好與工作,交錯、匯集於Tim個人身上,也因此產生Tim的維梅爾計畫。正所謂too good to be true ,維梅爾畫作的光影讓人震懾,也同時完美過頭,讓人不禁懷疑,人類的天賦有可能達到如此精準的程度?由疑問出發,觀眾跟隨著Tim的腳步,探尋藏在維梅爾畫作之中的秘密。

以往觀賞紀錄片,精彩有趣的成份,即是一步一步,逐漸接近真相之時。然而維梅爾光影背後隱藏的真相,似乎不是整個藝術史界、或者身為維梅爾粉絲的我,想知道的。

身為計畫發起人,Tim發掘真相的精神相當可佩;資料搜集、與相關專家一同詳實分析,最後再親身實驗,皆引領觀眾往維梅爾畫作謎團的核心前進。當在影片結尾,得知寫實的真相:維梅爾的光,可能是借助透鏡與鏡子,還有非比尋常的耐性與毅力,完成畫作。坦白說,揭露真相的當下,不免失望。Tim打破了我(還有所有觀眾)對人類天賦的浪漫想像...。

想起親眼所見的《天文學家》、《蕾絲女工》;舉世聞名的《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以及更多更多,透著維梅爾獨特構圖的氣息,暈染著精準光影、色彩的畫作。或許他的細膩,來自透鏡與鏡子的輔助,但影片結束後,我冷靜想想,Tim的發現,會動搖到維梅爾的藝術史地位嗎?似乎還是有些難度。

「只要讓人有感動,就是好作品。」

對於文字及影像,我較為熟悉;但畫作、雕塑...等藝術作品的欣賞,我是素人。畫作觀賞的技巧是甚麼?如何賞畫?我曾向長期創作抽象畫的一位前輩,討教此問題,沒想到他回答得如此簡潔。

努力回想,我的第一幅維梅爾畫作─《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流連於光線灑落之處:少女清亮的大眼、飽滿的雙唇,到纏繞在頭部的深海藍頭巾,橘黃色裝束,皆與暗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大大凸顯畫作主體;而充滿敘事性的神情,則增添少女的謎樣風情。

內心漾起充實的感受。僅僅從書本上看過畫作的圖片,不管看幾次,都還能在心中激起些火花,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感動。

由Tim親身的實驗,維梅爾的作畫方式看似投機,卻非常耗費時間、心力、眼力,不比其餘畫者輕鬆。在沒有相機的年代,捕捉自然光相當困難,但維梅爾仍致力將最自然的光線、構圖、人物神情,凝於一方畫作之中,是個致力追逐完美光影與構圖的工匠。了解他的作畫方式後,對於維梅爾的創作有些改觀,他只是個缺乏相機的創作者。

我想像著,若維梅爾身在現代,一定會是位精雕細琢的偉大影像工作者。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