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影人們注意啦!了解四個基本音效術語,讓你的影片擁有更棒的音效!

2015/06/23|新聞快訊
by jackielin
文 / Jackie Lin

各位影人可能經常聽到別人建議你聘請專業音效師,但你真的知道音效師在做什麼嗎?一個很棒的音效師能帶領觀眾進入你的世界、沈浸在你說的故事中,但音效師的重要性經常被低估,有時他們的能力甚至沒有被導演好好運用。想對音效師的工作有基本了解,可以從認識幾個簡單的術語開始。


擬音(Foley):擬音是影像完成後,對照影像去錄製的聲音。譬如走路的聲音、寫字的聲音或穿外套的聲音。這些聲音經常不以現場收音,而是事後在錄音室裡模擬出來的。擬音要追求真實,就不能隨便從音效庫裡抓音檔來用,而需要對照影像中的細節,一遍又一遍地模擬出最像的聲音。這些細節精細得不得了,假如要錄製劇中人物穿外套的聲音,連外套的材質、穿衣的力道和速度都得精確地掌握。擬音有趣的地方在於,這些都是經常被人耳忽略、直接過濾掉的聲音,而好的音效師能運用這個特性去影響觀眾觀影的注意力。舉例來說,如果導演想讓觀眾注意人群中一名低頭綁鞋帶的人,錄製綁鞋帶的擬音就能成功讓觀眾注意到這個細節。


硬音效(Hard Effects):與擬音不同,硬音效通常可以直接到音效庫去抓,例如爆破、出拳或關車門的聲音。這種現成的音效讓音效師能依影片的需求,靈活地去調整、運用。現有的音效庫非常多,以下是幾個推薦的外國音效庫:Boom LibraryHiss and a RoarThe Recordist Rabbit Ears Audio。如果可以,你也可以試著建立自己的音效庫。


背景人聲(People Walla):顧名思義,就是在背景的人聲,咖啡廳、演唱會、派對等場合,都需要用到背景人聲。若把背景人聲單獨放出來聽,會是模糊不清的人聲交雜在一起的聲音。如果在國外拍片,記得使用當地語言的背景人聲,就算兩種語言聽起來很相像也不能忽略這個細節。要記住,音效是帶領觀眾進入片中世界的重要因素。


腦內音效(Cerebral Effects):腦內音效的功用是填補配樂和音效之間的空隙,而有無數種可能的方法可以達到這個效果。雖然所有音效的使用都是為了幫助影片說更好的故事、用更好的方式說故事,但腦內音效的使用可以說是最明目張膽的一種作法,它堆疊、引導觀眾的情緒。舉例來說,一個重大事件被揭露的時刻,背景可能會出現銅鈸或小鼓的聲音,即使畫面中根本沒有人在敲擊銅鈸或小鼓。觀眾可能不會注意到這個音效,但他們會注意到這個音效營造的情緒氛圍。腦內音效是一種思維的轉變,從寫實變成超寫實,除了畫面中合理出現的聲音,還能用腦內音效傳達出影像的情緒,進而影響觀眾的感受。陽光灑落海面,如果不能看見,還能「聽見」,就能進一步感受陽光灑落海面的情緒;黑暗中,如果聽見窸窸窣窣的聲音,就更能感受黑暗。


各位影人要銘記在心:音效對影像的影響至關重要。音效不只為影像加上聲音的基礎,更完整了整部影像作品。音效師的終極目標是打破影像的方框,讓框框之外的事物成為影片敘事的一部分。上述技巧只是基本的工具,但音效的使用絕對不只單純把工具用在對的地方那麼簡單,而是要讓觀眾去感受,成功進入影片中的世界。


本篇文章作者達拉斯泰勒是 Defacto Sound的音效師和創意總監,他的音效作品出現在不少電視節目、遊戲和電影中。[Source via Indiewire]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