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David Huang
澳洲導演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在 1979 年執導《衝鋒飛車隊》(Mad Max)(舊翻為:迷霧追魂手),以極低預算拍攝,票房意外高收獲得廣大迴響。在 1981 年拍攝第二集, 1985 年第三集推出,構成系列三部曲,可說是影史上最經典的公路邪典電影。導演獨特的暴力美學及飛車追逐場面影響後世極深,也常被爭相崇拜模仿。在這裡提出了在系列電影中重要的五個關鍵要素給大家一探究竟。
ㄧ、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一詞源自拉丁語 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
澳洲地廣人稀、天然資源豐富,它的建國起源除了是英國殖民地外,而是來自於一段囚犯流放史。在十八世紀末,英國艦隊從北半球載著官員與其家屬們還有位於社會最底層的罪犯,飄洋來到南半球的澳洲領土。英國政府除了想辦法與原住民爭奪領土並開拓這片蠻荒地之外,也想辦法在此建立起一個社會制度,將罪犯流放者安置好令其各司其職,使他們分工付出苦力,一磚一瓦地打造建設來開拓這塊未知大陸。在這裏,就是一塊充斥罪犯的危險蠻荒之地。
二、石油
現代工業社會最為重要的原料,因價格高昂,亦稱作「黑金」。主要用來作為燃油與汽油,絕大多數的運輸工具皆以石油來驅動,同時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的原料。由於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嚴重的經濟影響甚至是社會影響。第一次石油危機,便是衝鋒飛車隊第一集的靈感來源。編劇之一的詹姆斯.麥考斯蘭曾說:
「石油危機後,揭示了澳洲人捍衛自己加滿油箱權利的兇猛,加油站的人們因汽油而聚集,從那些試圖插隊的人的身上可瞥見原始的暴力。喬治米勒和我寫劇本時,就基於人們為保持車輛運作而不擇手段的行為以及國家不考慮以巨資提供基礎設施的補救而產生出來的假想。」
三、反烏托邦
英文為 Dystopia,烏托邦的反義,意指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
這個社會表面上是和平的,內在卻充斥著各種弊病,例如階級、犯罪、資源匱乏等等。在這個絕望的未來社會,物質文明將是泛濫並高於精神文明,我們依賴並受控於物質,人類精神在高度發展的科技社會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自由。
四、麥斯.洛克坦斯基
角色背景:反英雄主人翁。原為 MFP 巡警,維護公路的秩序與和平。沈默寡言、冷漠無情的他在妻兒被飛車黨殺害後,痛不欲生而憤怒決定辭去巡警工作並向這群可恨的不法之徒展開復仇,最後孤單地踏上流浪之路,在永無止盡的沙漠漫遊,自給自足地生存下去。
特殊技能:高超的駕駛技術-只要是車子他都可以得心應手地輕鬆超越對手和躲避飛車黨的追殺。一旦駕駛卡車,便能夠精準殘酷地以車身撞擊,摧毀敵人車手。而且他對車輛結構有著相當程度的知識及修理能力。
主角不威能-麥斯不像其他電影主角總是毫髮無傷或是頂多受輕傷,他總是遭受到嚴重的傷害。第一集中,他的膝蓋被射穿,右手被碾傷;第二集則因車子翻覆而全身重傷還有左眼也受到傷害而淤血。
經典套裝:系列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便是麥斯身穿的那件黑色騎士皮革夾克,原是巡警的皮革制服。在第二集中,他將夾克的右手袖子割斷改成橄欖球員的護肩。第三集則是加了斗篷與頭巾,在沙漠中可防止沙塵暴或是以防曬傷。
武器配備:麥斯最常使用的便是削短型獵槍,主要以近戰為主。其他裝備還有短刀、望遠鏡以及開鎖用或緊急用工具。他偶爾在片中常會得到許多武器,但總是被敵人沒收。
五、1973 XB GT Ford Falcon Coupe V8 攔截者
在系列電影中,不可或缺的當然是各種車輛在片中各方較勁,不過最經典的還是非麥斯所駕駛的黑色座車 Pursuit Special 莫屬。它是為 1973 年福特 XB 獵鷹 GT351,配備限量版硬車頂,擁有 351 立方英寸克里夫蘭 V8 引擎。這台經典車款可是貫穿系列全集,期待在新的一集會有怎樣的呈現!
Bonus
在《瘋狂麥斯:憤怒道》還沒上映之前,在此先附上自己剪接「衝鋒飛車隊全系列」精彩集錦:
https://vimeo.com/12739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