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專欄 / 《親愛媽咪》:誰說一定要先有電影再有配樂?

2015/04/02|
by Steph
文/ Steph

若要我說親愛媽咪對我的影響力,就像是一顆充滿稜角的實心石塊,往一池看似清澈的深藍色湖水一擲,以為頂多濺起一波漣漪,殊不知引發一連串的浪。尤其是Ludovico Einaudi的Experience緩緩漸強,搭配一位母親對兒子期望的畫面時,那些心裡的浪就變成了淚。

這位才子導演扎維耶多蘭(Xavier Dolan),與我年紀相仿,卻那麼深刻那麼透徹。他善於描寫親子關係已不是新鮮的事,但親愛媽咪所激起的情感反芻卻是前所未有的。除了演員們的演技精湛到位之外,而這也是多藍將自己完全交給音樂後所譜出的巨作。

音樂有時候有一種力量,當你第一次聽到的時候,一些零碎的畫面會從四面八方而來,重組成見都沒見過的景象,描繪出想都沒想過的故事。誰說要先有電影才能有配樂?

當說故事高手導演遇上厲害的作曲家,就會產生親愛媽咪這部電影這樣的火花。這就是當多藍聽見了Experience時發生的事, 那畫面從一個時鐘開始、一顆跳動的心臟、驚覺孩子成長的瞬間、人物變換、美麗凋零、秋天葉落…重組而成了夢境跑馬燈,親愛媽咪的雛形由此而生。

資料來源

親愛媽咪也是多藍目前所拍的電影中,在配樂上下最多功夫的。

片中大量使用90年代末的經典歌手及流行歌曲,如天后級Celine Dion與 Dido,都在描寫Die的重要情節時出現:在Die剛接Steve回家時第一次透露出母子間的感情輕鬆、在廚房One ne changes pas將三人情感融合在一起…等;而男聲部分如Eiffel 65的Blue (Da Ba Dee)、 Simple Plan的Welcome to My Life等簡單易懂的流行歌,都幫助了觀眾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青少年Steve的內心世界、情緒及個性。

這些歌,或許也代表了你與我的青少年時光,那種剛開始認識自我,剛開始發現有叛逆的能力的焦慮與興奮感吧。

多藍在影片的最正面及最悲傷的時候,都選擇了讓音樂代替演員說話。

在Die    找到了工作讓家裡的經濟有了著落,而Kyla幫Steve家教讓自己的口吃也好轉了,Steve開始懂得表達感恩,所有人的狀況漸入佳境的時候,Wonderwall大聲的唱了起來,完完整整的一首, 似乎都還不夠傳達Steve對Die或是Kyla的心意。

And all the roads we have to walk are winding
And all the lights that lead us there are blinding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I would like to say to you
but I don't know how
Because maybe
You're gonna be the one that saves me ?
And after all
You're my wonderwall

更別說那段夢境跑馬燈的Experience所激起的種種複雜感覺了。當前面鋪陳足夠,張力足夠時,只要一段旋律便可讓觀眾情緒一觸即發。

如果我們可以看到Steve爸爸過世時留下來的歌曲收藏清單,可能會發現幾乎所有電影中出現的配樂都在裡面,除了片尾曲 Born to Die這首來自2010的歌曲。

這正是令人起雞皮疙瘩的地方,這首歌從歌名到歌詞無一不與電影不謀而合,簡直就像天造地設,最後總結了這部電影。除了歌名本身就和母親的名字Die呼應,這首歌的潦倒絕望的嗓音、歌詞中對愛的掙扎然後同歸於盡的情感,貼切反映出其他像Steve與Die這樣無法融入社會的人,只能認命面對這種無法選擇的疾病,而貧窮更像是遺傳一般無法擺脫。

這才是愛真正無法克服的現實。

* Ludovico Einaudi-Experience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