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惡女羅曼死》: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2012/10/01|專欄評論
by hsphere
文 / 孫碩

《惡女羅曼死》與蜷川實花的上一部電影作品《惡女花魁》是有一定落差的,本質上所要傳遞的訊息可能雷同,但針對電影的流暢度來說真的退步不少,雖然整體美術、攝影依舊讓人大開眼見,她把她身為攝影師精準的色彩風格,完整無違和的套入電影當中,不過在去除這些鮮艷的視覺後,這部片似乎離「電影」有了明顯的距離。

當然,探究藝人的心酸以及內心的扭曲,1998年日本動畫師今敏的《藍色恐懼》已經樹立了一個非常難跨越的標竿,而2010年Darren Aronofsky的《黑天鵝》也透過娜塔莉波曼精湛的演技成就了一個極盡變態的作品,但你不得不說Darren的《黑天鵝》的的確確就是《藍色恐懼》的致敬之作,要說抄襲有點言重,但整個故事走向,甚至到許多分鏡都可以看到《藍色恐懼》的影子。

因此《惡女羅曼死》透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概念,以及性別不確定性的扭曲性愛,來表達藝人空洞的世界,整體格局和手法離《黑天鵝》太遠,所以就更別說真正令人發毛的《藍色恐懼》,不過蜷川實花強烈的色彩風格依舊是這部片的一大賣點,莉莉子的造型、他的室內陳設以及整部片的美術設計,都再度反映出蜷川實花特有的色彩世界。而以澤尻英龍華瘋狂表演為主的角色火花,也因為長相醜陋、老態的助理羽田更顯得令人不悅、做噁,與光鮮亮麗的莉莉子呈現了極大的反差,不論是外表、內心或是性別上,所有的交集最後都變成扭曲的價值觀,「性別扭曲」、「外貌扭曲」以及「行為特質扭曲」,電影最後也透過超現實的影像,將醞釀已久的變態心境爆發開來,不論是視覺上還是心態上對於觀眾都是頗有衝擊的。可惜的是結尾的不乾脆以及廢話太多,導致最後最棒的情緒片段式的被連接,會讓想要在最後一次投入情緒的觀眾有點不知所措。

《惡女花魁》的電影感是非常棒的,卻也能夠漂亮的與蜷川實花美麗的影像結合,然而《惡女羅曼死》雖然美麗依舊、澤尻英龍華也演的用力不落俗套,不過可惜的是流暢度卻大打折扣,電影節奏盡失,也不難讓人與上述的兩部作品《藍色恐懼》以及《黑天鵝》做比較,因此最後的意向真的就會變成「華而不實」的可惜作品。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