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攔截》改編自人稱「科幻先生」(Mr. SF)海萊茵(Robert A. Heinlein)發表於1959年的短篇小說〈行屍走肉〉(All You Zombies)。在原作不及五千字的篇幅中,海萊茵盡顯對於時光旅行寫作技法的掌握功力,以最簡單的登場人物配合複雜交錯的時間線路,構築出一個被後人讚為「史上最強時光旅行」的「獨腳戲」故事。翻拍這篇小說本身已是一大挑戰,負責編導的派瑞格兄弟檔(Michael Spierig與Peter Spierig)在還為原作故事外,甚至稍作修改並鋪寫後續,如此知難而進的態度,除了要向經典致敬,挑戰觀眾(還包括編導自己)邏輯的野心也不言可喻。
另一方面,《超時空攔截》也用非線性、重疊的時間狀態,讓不同時空的「主角」都變成獨立的個體。這不禁讓人想起經典的哲學問題「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一艘出航後在航行過程中不斷整修船隻零件的船,歸來時全身上下已無任何一個部分與當時出航時的相同,則這艘回來的船還是當時出去的那艘嗎?──《超時空攔截》中Jane、John、酒保、炸彈客彼此都是莫比烏斯環上的四個點,在客觀的角度看來,他們都是同一人,儘管外表、性別、年齡各自不同,做為人的本體卻具有連續性的演變脈絡;但從感官經驗的主觀看來,他們又是各自獨立的「人」,因為彼此都是眼前活生生、可觸摸可感受的「他者」。他們各自擁有不同時空下差異的軀殼,卻又共享一個超越時空的記憶。因此,在迴圈中不斷「存在」,成為他們既唯一肯定,卻又無法抗拒、絕對虛無的依據。「昨天的我還是今天的我嗎?」這樣的提問得以在時光旅行的背景下被回答與辯證,卻也因此有了不同的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