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ed專欄 / 《親愛媽咪》:擁抱傷與被傷的第三種可能

2015/03/05|
by YARED
文/Ya Red

札維耶多藍作品中對白多生活化,更常結合文學、歌詞替情境增加詩意及記憶,美術道具、服裝和光影結合呈現強烈的視覺風格,音效配樂淡出淡入與鏡頭推移的細膩搭配輕而易舉的掌控著觀眾的情緒,精緻與大眾文化融合恰當成為其獨樹一格的風格,雋永的臺詞、觸動人心的配樂、演員對情緒的拿捏精準都令人念念不忘。

《親愛媽咪》以拯救點出主題與救贖相關,拯救的前提須受困於痛苦之中,痛苦源自於傷害,傷害的本質卻可能又出自於愛,除了傷人與自傷外,又能將傷害內化成無私的愛。為了愛,你能否犧牲並做出改變?你願意承受多大的風險?《親愛媽咪》可說是從懼怕到擁抱傷害的療癒過程。

不同於《湯姆在農莊》的驚悚路線,《親愛媽咪》調性較類似《雙面勞倫斯》,同樣使用對生活細節零碎的描述,潛移默化的建構觀眾心中的角色背景,也因此能自然的融入其行為動機與心境轉變,《雙面勞倫斯》中主角勞倫斯安莉亞隻身和外在社會根深柢固的價值觀頑強抵抗,情緒大多極致的壓抑,不委曲求全就得孤獨一生,不像《雙面勞倫斯》深陷兩人關係的囹圄,《親愛媽咪》全片圍繞著主要角色三人,用三代表多數、群體,試圖挖掘愛與被愛、傷與被傷之間存在的第三種可能。

《親愛媽咪》主要角色分別為母子黛和兒子史蒂夫以及對面的鄰居凱拉,黛年輕時中輟,沒有學歷和文憑並且身無分文,兒子史蒂夫因過動症有暴力傾向,在人際交際上有障礙,凱拉原為國中老師,因結巴的語言障礙被迫辭職,在三人的相處之中,凱拉改善結巴的問題,並從對史蒂夫的教學中重拾自信,史蒂夫的暴力傾向因為凱拉的教導而漸漸疏緩,原本漫無目的的人生有了報考藝術學院具體的目標,人際互動上也有好轉,理智線的斷裂能夠掌夠,反應在對母親黛的關愛,不再像孩童任性耍賴,而是不求回報的守候,本片的療癒之處在於將三人各自的缺陷,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互相交融,不受社會喜愛的和不受自己喜愛的差別不大,在平凡的痛苦之中,不堪之處卻更加堅毅地的綻放。

起初面對他人的質疑,黛與史蒂夫保持同樣的看法:「我會證明懷疑的人是錯的。」兩者態度的轉變,分別詮釋著面對愛時的固執及釋然,即便最後史蒂夫學會了如何愛人,將以往過動時,自己對他人的傷害內化成對黛真摯守候的愛,卻仍舊逃不開框架,陷在愛與被愛的雙面刃中,以犧牲奉獻的自我毀滅成全黛的幸福。

不同於史蒂夫,面對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劇變,黛最終能坦然面對:「有太多可以面對的方式,你面對你的人生,我面對我的。」可能對她將史蒂夫送入公立醫院的選擇不解,懷疑她的雲淡風輕是故作堅強、刻意的武裝,然而,她的釋然卻是經傷害洗鍊後的蛻變,表面上的放棄其實是出自於滿滿的希望,片尾的時候黛對凱拉說:「在這個世界的希望很少,但我想成為有希望的人們。」真正的希望其實是從失望挖掘的再次萌芽。

《雙面勞倫斯》面對社會的框架下,在自我及成全愛人兩者間作抉擇,《湯姆在農莊》為還原已逝愛人的全貌,極盡瘋狂地否定自我存在,並全心奉獻,《親愛媽咪》除了兩難與單方面不求回報的付出外,更提出了愛與被愛兩者間是否有雙贏的可能。愛能導致毀滅也能造成傷害,更能帶來無限的希望,愛究竟能否拯救一切,使之漸入佳境?答案因人而異,誰都可能交替著兩者的角色,唯一肯定的是坦然以對的過程中,你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