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是一個非常有名的DC漫畫英雄,在過去,這個故事出現了影集、卡通、 電影,等無數版本。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提姆波頓導演的《蝙蝠俠》(Batman) ,以及《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 。在當時,提姆波頓導演的歌德風拍攝手法,華麗、但又揉和了詭異的鮮艷色彩,令人印象深刻。但很遺憾的,換導演之後續拍的3、4集蝙蝠俠電影,則是令人非常失望。
多年後,諾藍重新拍了「蝙蝠俠」系列電影。在眾人已對蝙蝠俠系列失望透頂時,「蝙蝠俠-開戰時刻」的出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在原著中,布魯斯韋恩本來就是個悲劇英雄,他也沒有超能力,強力的武器則是源自於他的家財萬貫和萬能的科技部門。
在繼「蜘蛛人」之後,觀眾較能接受超級英雄也有陰暗的一面,而諾藍則把布魯斯韋恩這個角色寫的更加平凡,更加貼近所謂的「普通人」。在「開戰時刻」當中,布魯斯韋恩因幼年掉入蝙蝠洞,而對蝙蝠產生了巨大的恐懼,這恐懼卻間接導致了父母的死亡。韋恩在面對強大的罪惡感時,以仇恨來將這股內疚壓下。但卻在意圖槍殺兇手後,被童年玩伴點醒。為了瞭解邪惡的本質,他選擇自我放逐,成為罪犯。因緣際會下,他遇見了忍者大師,忍者大師教導他,面對恐懼,才能夠戰勝邪惡。布魯斯最後因無法認同「影武者集團」偏激的做法,而與他們分道揚鑣。回到高譚市之後,布魯斯選擇了他最恐懼的「蝙蝠」做為代表,利用韋恩家族龐大的企業,製造出一堆高科技武器,並化身為保護高譚市的「蝙蝠俠」。
在開戰時刻中,蝙蝠俠首先面對的敵人是「稻草人」,同樣是利用「恐懼」傷害人的罪犯,所以我認為這一集的主題就落在「恐懼」之上。擊敗稻草人後,接下來出現的是真實的「忍者大師」,也是布魯斯的良師益友,但仍然偏激的做法,讓他們倆反目,而面臨最終對決。
開戰時刻中,諾藍對於布魯斯與瑞秋之間的感情,與阿福之間的親情(我認為已經是親情了)做了很多著墨。而與高登警官之間的合作關係,蝙蝠燈的架起,還有與科技部門的福克斯間的心照不宣,都交代的非常清楚。諾藍清楚的讓我們知道,蝙蝠俠也有黑暗的一面,蝙蝠俠並非花花公子,一切只是為了保護高譚市而塑造出的假象,而身為超級英雄,即使面對感情,也是要有所抉擇。
本來,蝙蝠俠要這樣結束了,但因為好風評而讓諾藍有了拍攝第二集的打算,第二集面臨的對手是只是以混亂為樂趣的小丑,以及本來富有強烈正義感的的雙面人(哈維·丹特) 。
片名定為《黑暗騎士》,為什麼會叫黑暗騎士?我個人解讀為,蝙蝠俠並不想出風頭,他默默地守護著高譚市,甚至為了讓哈維丹特「Die a hero. 」 (哈維丹特在仍是白騎士的時期,曾說過:「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他不惜背負罪名逃跑,頂下一切的罪行。這一集,希斯萊傑瘋狂的表演方式,使這部片造成了轟動,而在這一集當中,蝙蝠俠正視了他的弱點:無法殺人。 但由他對黑幫老大的虐行,對小丑的刑求,也解釋了他其實並非絕對的善,他可以很殘酷,可以傷人很重,但他就是無法取人性命。而在這一集當中,瑞秋也明白的點醒他:「高譚市可以沒有蝙蝠俠, 但是你不能沒有蝙蝠俠」,顯示出布魯斯韋恩雖然只想默默守護高譚市,但其實他也開始沈溺於「蝙蝠俠」這個角色之中。
在經歷了精彩的第二集之後,很多人覺得第三集相對的不這麼好看,但我認為,諾藍把這三部曲,劃下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句點。不論是韋恩無法接受高譚市沒有他,所以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也要重回戰場,而導致了阿福傷心的離去。或是面臨班恩這個有智慧又有武力的對手,他雖然突破了難關重回高譚市,但最終他也瞭解必須把自已從「蝙蝠俠」這個枷鎖之中解放,所以最後,他把棒子接給了擁有同樣理念的布雷克(羅賓) 。
在這一集當中,諾藍曾表示,蝙蝠俠未曾遇過有強大戰鬥力的對手,所以刻意選擇班恩這個角色來與他對決,以此作為布魯斯年邁,體力大不如前的對比。而布雷克和亦敵亦友的瑟琳娜(貓女) ,也都表現的非常搶眼。
因為我把他當成一個三部曲來看,所以我想要討論諾藍編劇時的情感層面。首先,比起之前蝙蝠俠花花公子的形象,諾藍對於「布魯斯韋恩」這個人的個性,顯然做了很深的描述。他有掙扎、有恐懼、有愧疚、有心碎、有體悟、也有弱點,就像一個普通人一樣,他經歷了一切考驗之後,經歷了阿福對他的失望與心疼之後,他終於卸下了「蝙蝠俠」這個包袱。
這個系列中,所有人的個性,都刻畫的非常鮮明。阿福,雖然是管家,但卻將布魯斯視為兒子。開戰時刻中,布魯斯問他:「你何時會放棄我?」的時候,他回答:「Never, my son. 」但在黎明昇起中,他因為不忍,最終選擇離去,卻又在以為布魯斯真的死去時,痛心而內疚。瑞秋,她深愛著布魯斯,但她知道布魯斯不可能卸下蝙蝠俠身分時,她選擇了離去。高登警官,從一開始的不信任,到第二集的互相幫助,到第三集掙扎著是否要為蝙蝠俠洗清罪名,一直到最後,他問蝙蝠俠:「你到底是誰? 高譚市必須知道拯救他們的英雄是誰」,而布魯斯回他:「任何人都可能是英雄,即使只是幫一個父母雙亡的小孩披上一件外套」,他才想到了布魯斯韋恩。這一段,真的很感人。而在這之前,高登對於這個不知道真面目的人卻是付出了完完全全的信任。福克斯的個性,則可以在第二集布魯斯要他監控全市手機時,明顯的表達出他強烈的道德觀,他可以接受幫布魯斯做任何強大武器,卻不認同這種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布雷克,他似乎一直知道蝙蝠俠的真實身分,他不甘於作一個警察,受到許多限制,而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接班人。
而反派角色,稻草人利用人類的恐懼製造混亂,而享受權利(他在黎明昇起中坐在法官審判位上,顯示出他是非常喜歡權利的一個人) 。忍者大師,則是有著與雙面人相似的偏激正義感,但雙面人在失去理智之後,仇恨取代了正義感,成為一個只為報仇而善惡不分的人。小丑是個單純只是為了享受一切混亂,什麼都不顧的人,包括自己的性命,這種敵人,反而是最可怕的。最後的班恩,他是一個有信念也有堅強意志力的人,但他的信念很顯然也是過於偏激。其實這一系列的反派,除了稻草人跟小丑,其他人都只是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只是,都是錯誤的信念。
當然,不可不提古靈精怪又亦敵亦友的瑟琳娜(其實這系列中不能算是有貓女),她對班恩的恐懼,對布魯斯的內疚,到最後一起拯救了高譚市,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在原著漫畫中,她後來和布魯斯生了一個女兒。
諾藍的黑暗騎士三部曲,讓每個人都有人性,人的信念、人的執著、人的貪婪、人的懦弱、 人的恐懼、人的一絲良心…一切不是以好人壞人就可以區分的。高譚市的建築,比起之前的蝙蝠俠電影,也更接近真實的都市,讓諾藍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成為一個似乎就會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更加貼近現實,也更加有人性。
最後,要提我非常欣賞諾藍的一點,他有自己的堅持,他不愛電腦特效,他不愛3D(全面啓動時他就說過,3D只是會影響觀眾吸收劇情),儘管華納施壓,他仍堅持黎明昇起不拍3D,但他卻可以藉著IMAX和實際打造的場景,拍攝出令人感動的畫面。而也因為他的堅持不拍續集,讓這三部曲,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