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an
隨著現在資訊的快速流通以及風氣的開放,關於性別或是性向的議題也漸漸受到世人的關注。不管是直白或是隱喻的方式,許多電影作品也經常藉由畫面影像、故事劇情來傳遞在過去被視為較禁忌的話題。一般來說,有關於同性議題或者是跨性別議題的電影,大部分會以愛情為故事主軸,但是《52個星期二》(52 Tuesdays)則以親情為出發點,深刻地呈現出跨性別者以及周遭親人的心路歷程。
[caption id="attachment_38311" align="alignright" width="346"]
「以後我要改口叫你爸爸嗎?」[/caption]
本片女主角比莉正值16歲的青春時期,父母在她小時候就離婚分居,一直以來都跟媽媽住在一起,但是某天卻突然被告知要搬去與爸爸同住,這時候她才知道,原來幾年前已經出櫃的媽媽決定要變性,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母女情深的兩人也約定好,這一年當中每個禮拜二的下午4點到晚上10點是她們每週固定相處的時間。比莉每天都在倒數禮拜二的到來,可以跟媽媽一起吃飯、聊天,偶爾陪媽媽去心理咨商、身體檢查等。而媽媽雖然希望在變性的過程中能保有自己的空間,但是仍然樂意跟最心愛的女兒分享一切過程,第一次注射睪酮素的喜悅,並且固定每週拍下影片讓比莉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
雖然父母開放的教育態度,她早就了解到媽媽其實是喜愛女人的,不過對於媽媽選擇變性並且希望她搬出去,從一開始的好奇興奮,逐漸也覺得是否自己的存在變成了一種阻礙。然而在她現在似是而非的年紀,仍然對於「性」有非常多的疑問與好奇。偶然一次在學校撞見了學長姊在教室內親熱,更開啟了她想深入探索的心態。跟舅舅商借來的空屋,就成了她的秘密基地。期間也經歷了媽媽因身體不適無法再注射睪銅素的低潮,以及與兩位同伴在秘密基地鬼混、拍攝裸露影片的事跡曝光,讓母女關係降到冰點。終於她也明白,原來自己對於這些突發狀況的猶疑,是因為根本無法確切知道這些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後也體會到媽媽的善意而重修舊好。
[caption id="attachment_38310" align="alignleft" width="346"]
「你看一下我的身材有變嗎?」[/caption]
本片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拍攝過程,導演Sophie Hyde選擇與劇情同步發展的拍攝方式於每週二拍攝,並且持續追蹤一整年,更讓觀眾可以深刻並真切地體會到所有細節的變換過程。而本片的所有演員都不是專業演員,他們在每個禮拜固定收到劇本以及當週要拍攝的鏡頭,毫不掩飾的真情流露,自然不造作的真實演出也帶領觀眾一同經歷所有角色的起伏。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飾演媽媽的演員Del Herbert-Jane原本是導演找來討論性別多樣呈現的咨商人員,最後導演更直接邀請她來飾演該角色,不過該角色在劇情中的發展並不代表她本人的狀況。
除了性別認同、跨性別等性向議題之外,此片對於日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多元成家」或是「同性婚姻合法」也有細微的描述。印象相當深刻的一段是,媽媽動完乳房切除手術之後,正當比莉、爸爸、舅舅三人在煩惱誰會是緊急聯絡人時,卻被告知緊急聯絡人是媽媽的女友。另外一段則是因比莉在學校闖禍而父母被請到學校談話,校長告知因家庭狀況特殊所以要多注意孩子動態時,爸爸卻回應「哪裡特殊?你是說單親家庭嗎?」其實這兩個看似不起眼的點,都已經顛覆了傳統社會所賦予的基本認知,並且也都是多元成家以及同性婚姻合法議題中所要探討、蘊含的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