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百歲老人蹺家去》:用「喪志」講一個「勵志」故事

2014/09/19|專欄評論
by hsphere
文 / 孫碩

1998年英國導演蓋瑞奇(Guy Ritchie)推出了《兩根槍管》(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打響了他獨特的英式黑色幽默電影,兩年後他找來好萊塢巨星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如法炮製了《偷拐搶騙》(Snatch),更奠定了他荒謬、快節奏、多角色、眾多故事線最終串在結局的風格;2006年,大陸導演寧浩完美移植了蓋瑞奇式的黑色幽默電影,並且融合了中國當地本土元素推出了《瘋狂的石頭》;但在此之後這類電影卻了無新意,2008年的《搖滾黑幫》證明了連蓋瑞奇本身也無法突破,但改編瑞典小說的電影《百歲老人蹺家去》卻做到了,並且透過主角亞倫傳奇的一生,創造不同時空的滑稽交錯,彷彿讓人覺得《阿甘正傳》中的阿甘活在了《偷拐搶騙》的世界裡。

故事從一個裝滿現鈔的行李箱開始,隨著百歲主角展開了一連串荒腔走板卻皆大歡喜的旅程,電影當中每個轉折都將挑戰觀眾既有的觀影經驗,而當你一進入到導演節奏之後,每一個笑點也將合情合理,相對的每一個荒誕情節也不再瞎扯;剪接上以兩個時間線為主軸,輔佐艾倫脫線的性格,並且以他為首串起不同時空、多個角色的互動,形成獨特的黑色幽默。

《百歲老人蹺家去》看上去是一個輕鬆有趣的勵志故事,但實際上卻顯少有案例讓觀眾感同身受,反而更高明的利用「喪志」去講了「勵志」,用「隨性」去講了「縝密」,間接揶揄了二戰的原子彈計劃、冷戰時期的美俄間諜攻防以及柏林圍牆倒塌,會讓觀眾重新思考這100年間人類每一個重大時期的事件來由原因,在知道「結果」後「過程」是不是也只剩下荒謬的笑話?再精心設計的計劃最終無法達成目標,是不是也只變成無意義的歷史?

對於艾倫來說,生命並沒有一定的道路以及規則,生命的結局並不在於我們思考了多縝密的計劃與藍圖,而是有沒有將自我最自由的內心投入在時間的端流中,讓它自然而然的成為該有的樣子。

04《百歲老人翹家去》製作公司表示,片中大部分畫面使用CG合成,但使用真象拍攝的場景皆有妥善照顧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