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露西》其實一點都不關台北的事

2014/09/02|專欄評論
by hsphere
文 / 孫碩

去年10月法國名導盧貝松(Luc Besson)與好萊塢一線女星史嘉莉喬涵森(Scarlett Johansson)親自來到台北拍攝科幻動作電影《露西》(Lucy),在當時造成一陣轟動,各家媒體全副武裝備戰,無不希望拍到最即時的相關片場畫面;今年暑假電影上映後,台灣觀眾衝著「大量的台北街道畫面」果然衝出了好成績,但同時也引起了大家對於《露西》「行銷台北」的相關討論與爭議;當然,在主流好萊塢電影看到熟悉的場景,難免會希望這樣的畫面能夠對自己的國家帶來最好的效果,有覺得醜化台北的憤怒,也有覺得無傷大雅的樂觀,但對於一個「商業電影團隊」的思維來說,《露西》其實一點都不關台北的事。

當年來台宣傳《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而對台北有深刻印象的盧貝松,選擇了台北當作劇中女主角的背景都市,是唯一可能連結與觀眾心目中好萊塢來台拍攝電影的美好想像,也就是身為創作者的盧貝松認為台北的「型」可以當做這個「演化」故事的起點,相較於國際大都市如巴黎、紐約、倫敦、東京,屬於「開發中城市」的台北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至於大家熱議的「醜化」或是「行銷不夠力」,其實都只是一個假議題。

《露西》是一部電影,並不是一則90分鐘的「台北形象廣告」,因此不論是不是台北,電影公司、劇組在前製作業時,選擇一個國家、城市、場景都只會用「電影考量」去思考,絕對不會把城市形象放在前面,應該說這個東西從來不在他們的拍攝邏輯裡;那「電影考量」是什麼?對於好萊塢這個工業體系來說,其實就是「成本控制」,他們最在意的重點是便宜的人力以及環境,說來現實,但也就是運用台灣的拍攝資源以及人力,用最低廉的價錢達到最好的結果,有沒有宣傳到台北的吃喝玩樂娛樂面?這真的是重點嗎?

2010年李安率領劇組來到台中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水湳機場打造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浪藍幕攝影棚,為的就是營造男主角與大海對抗過程的真實感,除此之外,身為海島國家的台灣,也提供了電影當中美麗海灘景色,也就是說福斯影業花大錢千里迢迢讓劇組來到台灣拍攝電影,絕對不是為了宣揚台中市、墾丁海灘還是木柵動物園,而是環境、人力...種種的花費最符合經濟效益;所以我們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會不會因為沒有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逃生船上看到太陽餅而否定李安透過這部片對台灣電影環境的貢獻?

好萊塢劇組來台灣取景拍攝的重點從來都不會是觀光或是城市行銷,不論台中、台北還是之後馬丁史考西斯(Martin Scorsese)的《沈默》將在哪個城市拍攝,再多的優劣討論都不重要,而是台灣電影產業可以透過這些機會提升什麼樣的技能、獲得什麼樣的觀念,最重要的是能夠實質改變什麼樣的現況,所以李安當年想要幫助台灣的不是透過國際電影使台灣城市讓更多人知道,而是注入好萊塢電影團隊提升台灣電影的整體思維與環境,不希望台灣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最終淪為好萊塢電影代工,來一批、走一批,什麼也沒留下,只有不知所云的錯誤討論以及台灣最不需要的口水論戰。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