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碩
去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重新定義了電影的界限,證明了商業電影也可以蘊涵藝術價值,讓觀眾不論是以「類型電影」的角度去觀賞,還是「藝術電影」的心態去賞析,都會得到非常棒的體驗,這也是為什麼今年奧斯卡我認為李安的導演作品是最優秀的原因,因為要拍出一個很賣座的電影不是難事,看看麥可貝;而國際上依舊有許多作者影人持續創造藝術電影,不論是國際影展還是獨立影展都可看到他們的蹤跡,只不過要兩者兼具,並且寓意深遠著實困難,但《地心引力》做到了;從頭到尾沒有愧對觀眾,發揮出電影極大的可能性,在最小的故事中講出了最大的深度,在有限的想像空間裡,艾方索證明他又把電影的範疇劃的更遠,他證明了電影確實是無限可能的幻想實現,而這個幻想的連結也是可以完美結合的。
《地心引力》透過「地心引力」這個現象,去延伸出兩個「人類」永遠將面臨、卻又最簡單的議題:「生命」與「死亡」,但是艾方索沒有將這兩個議題定死,然後給予觀眾想像,這跟《永生樹》不同,馬利克用了充滿哲學、詩意的畫面,創造出非常大的問號去考驗觀眾對於生命之於宇宙的意義;《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用了隱喻的符號、宗教的立論創造一個選擇題,讓觀眾思考信仰對生命的關係;然而艾方索卻是將死亡與生命交疊、分開、交疊、分開...重建一個「輪迴」的樣貌,讓「生命即是死亡」、「死亡即是生命」。
地球是孕育人類的星球、是我們的母體、我們演化的舞台、我們生活的土地,人類在地球經歷生老病死、痛苦與快樂;主角萊恩史東在地球遭遇了女兒的死亡之痛,藉由工作逃離至太空,一個沒有氧氣、沒有引力,人類是無法存活的地方,也就是外太空是一個「死亡」的意象,但是萊恩卻在這裡尋求「生命」,他想遠離聲音、人群,忘掉回憶、痛苦。
一場意外讓萊恩瞭解到這個他自詡的重生聖地,只不過是一個黑暗無聲的地獄,在與機械手臂不停旋轉、太空中漂流的當下,他瞭解在地球的他,也只不過是一具漂流的行屍走肉,生命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一直到他身處漆黑的太空中才體悟,諷刺的論點這時候完美建立,究竟什麼是死亡、什麼又是生命?
「生即死、死即生」
麥特的及時救援讓輪迴回到了「生」,繫上安全扣環後,兩人以一個「臍帶」意象畫面,重新在這個宇宙中尋求生命。照理說,剪掉臍帶是一個生命的開始,但解開生命扣環(臍帶)卻又讓萊恩(觀眾)重新經歷了死亡,必須重新思考自己(觀眾)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標準與選擇。
嬰兒出生時會哭叫,以證明一個生命呼吸到了氧氣;當萊恩進入國際太空站時,急促的吸著氧氣、再慢慢的蜷曲,最後平靜下來,那幕猶如一個在子宮裡嬰兒的畫面,似乎反轉了一個生命出生的步驟,讓當下整個電影重新回到生死交疊的議題。
「起飛就是降落、降落就是起飛」
在求生的過程中,隨著劇情的張力觀眾定會如電影文案一樣內心吶喊著「別放手」,因為一放手就死了,但對於萊恩的內心,對於他在地球不好的回憶,「放手」才是他生存的答案,放下過去才能讓他徹底重生,忘掉回憶才能讓他健康的回到孕育無數生命的地球,在想著如何起飛的同時,卻沒有想到如何運用降落的動力,在想著死亡的絕望時,卻沒有想到活著的美好,在想著緊握的同時,卻沒有意識到放手的快活。
因此萊恩如同一個嶄新生命回到在地球、一個人類無法解出生命起源答案的墜落,從海底演化、爬上陸地到努力的利用雙腳站起,在經歷死亡之後的徹底重生。
《地心引力》重新定義了觀眾思考電影的範疇,在導演艾方索一貫的「一鏡到底」技術以及絕美的3D效果之外,他畫出了無比巨大的深度,巧妙運用構圖的隱喻,傳遞出死亡生命的關聯,讓就算整個畫面只有兩個角色、一個景色,也能建構出導演獨特、龐大的生命觀點,《地心引力》這次直接從宇宙主題出發,講出了一個跳脫地球邏輯、超出電影想像界限的生命輪迴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