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往往在科幻電影當中看到那些令人驚豔的科技發展,其中最迷人、也最具角色張力的無疑就是人工智慧,這個介於機器與生物之間的「生命」,是打破二元、建立衝突的劇情催化劑,現在居然也悄悄的在現實世界中發生。
近期由 OpenAI 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ChatGPT 引起一陣討論,除了「他」可以透過學習產生不同的聊天內容外,不少人也從中獲得相關提案方針、資訊整理,當然也產生了不少的資訊落差與爭議。而 Midjourney 則是可以透過簡單的文字指令創造出電腦繪圖,更打破了原創、二創、翻玩、真實繪畫、電腦繪畫的各種界線。
透過這次的 AI 浪潮,回顧那些出現在電影、影集當中的人工智慧!
《月球》(Moon):GERTY
由鄧肯瓊斯(Duncan Jones)執導、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獨挑大梁演出的電影《月球》,其實還有一個相當吸睛的角色 — GERTY,並由金獎影帝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配音演出,這個沒有形體的人工智慧,伴隨山姆在月球上寂寞的工作,僅透過類似表情符號的方式表達情緒,在有限制性的指令下展現出特有的「人格」特質。
《雲端情人》:薩曼莎
如果人類愛上人工智慧會發生什麼事?也許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在《雲端情人》做出了最好的解釋。原先只是一個類似 SIRI 的助理系統,最終演變成主角席爾多愛上她的故事;然而對比其他較為科技冰冷的作品,編導史派克瓊斯倒是在史嘉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配音的薩曼莎中給予了獨特的溫暖,最終讓席爾多對於過去失敗的感情關係得到解放與解脫。
《人造意識》:艾娃
LINE TODAY 專頁:https://today.line.me/tw/v2/drama/lG3bV
人工智慧最大的爭議,無疑在於機器與人性之間的灰色地帶,究竟觸發什麼事件或是言語,足以讓 AI 邁向更具人性的範疇;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執導的《人造意識》以圖靈測試探討人工智慧的邊界,原文片名 Ex Machina 源自希臘語的拉丁片語「deus ex machina」,意思為從某個機關跑出來的神,在創作上有解圍之意,不過嘉蘭把「GOD」拿掉,更代表著不確定性與機器進化的爆發力。
《銀翼殺手》:瑞秋
LINE TODAY 專頁:https://today.line.me/tw/v2/drama/l1ZOK
改編自菲利普 K 迪克(Philip K. Dick)所著的 1968 年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銀翼殺手》無論在科幻電影以及探究人工智慧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哉問主要糾結在「記憶」上,血肉之軀會因為過去的記憶而影響當下以及未來的每一個決定,不過如果記憶是被篡改的呢?當有一天你認知的記憶不過是一種被植入的程式碼,靈魂真的真實性在哪?而軀體又該何去何從?這些議題從小說到電影至今都不斷受到讀者與觀眾的討論,也是這文本如此雋永的原因。
《星際效應》:TARS
LINE TODAY 專頁:https://today.line.me/tw/v2/drama/gRPpm
如果人工智慧更貼近人類,那他是否也會擁有幽默感?TARS 無疑在充滿情感的科幻電影《星際效應》中是最有趣的存在,不僅可作為一名星際旅程中的可靠夥伴,甚至可以作為實際的救援工具,當然最棒的是 TARS 的幽默感可依照外在做調整,增加了與主角之間的互動,也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作為他打造的 AI 的獨特性。
《普羅米修斯二部曲》:大衛
LINE TODAY 專頁:https://today.line.me/tw/v2/drama/4Oj7b
近期 ChatGPT 以及 Bing 研發的聊天互動人工智慧引發的諸多討論,其實在《異形:聖約》的開頭就做出完美的議題設定,人類製造出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的限制又在哪邊?他是否也能創造出美輪美奐的畫作、動聽的音樂、 偉大巧奪天工的建築?在指令之外他是否會追求其他人類無法理解的事物?在永生的優勢下人工智慧是否才是優於創造者的天秤那端?都是在有著強酸血液的怪物外值得探討的問題。
《2001太空漫遊》:HAL 9000
LINE TODAY 專頁:https://today.line.me/tw/v2/drama/lvwV1
就像人類害怕外星生物來到地球是為了掠奪,人類也在恐懼著人工智慧的發明後是否會對他的創造者做出反撲?完美的演算法是否會造成可怕的後果?史丹利庫柏力克在《2001太空漫遊》不僅創造了一個難以觸摸的宏觀視野,更製造了一個經典的電影人工智慧 HAL 9000 ,最終的背叛是一則寓言還是預言,也許身處 AI 浪潮的我們需要好好思考。
《黑鏡》
LINE TODAY 專頁:https://today.line.me/tw/v2/drama/4pbQZ
以近未來為時間線,探究科技發展為人類社會文明所帶來的衝擊與改變,《黑鏡》作為一個單元劇影集作品,在 2010 年代各項科技產品快速發展下為全球觀眾帶來巨量討論,那種觸手可及的既視感,帶著黑色幽默與恐懼,是過去少見的創作意圖,其中第二季的《馬上回來》就以複製已故親人的資料庫發展成替代品的故事,建構出人工智慧對於資訊組織與複製的優勢,同時也放大了真實靈魂與冰冷產品之間的殘酷差異。
《窒友梅根》
LINE TODAY 專頁:https://lin.ee/8J2fRb8/hs2303
人造意識在自我優化的過程中,是否會對既有指令做出超出人類情感倫理的行為?結了科幻、喜劇、恐怖的《窒友梅根》做出真正有趣的示範,一個機器玩偶為了成為最完美的陪伴者,進而將活生生的生命剷除,甚至透過預謀殺害的計畫讓整個故事更加詭譎。
《愛x死x機器人》
LINE TODAY 專頁:https://today.line.me/tw/v2/drama/lWa5Y
由大衛芬奇以及提姆米勒共同策劃打造的《愛x死x機器人》由多個短篇動畫而成,目前已經推出三季,主題就是圍繞在愛、死、機器人上面,而文章讀到這邊,人工智慧的核心可能也不離開這三件事,人與機器之間愛的差異、兩者之間在永生上的不同,以及機器(人)究竟是機器還是人,在多篇短片中有精緻的硬科幻,也有充滿哲學的辯證,整個作品沒有明確答案,卻有彷彿悄悄告訴觀眾許多真相,耐人尋味。
除了上述的片單,透過 LINE TODAY 的每月策展專區,可以看到更完整的相關片單與介紹:https://lin.ee/5oTRe5D/hs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