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週,我們報導了華納兄弟探索集團的新任執行長大衛查茲拉夫(David Zaslav)在財報會議中,決議將為 DC 世界打造一個全新的十年,並且將會以漫威電影宇宙的模式推動;然而對於有在關切這幾年超級英雄改編電影發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猶如穿越時空的「宣言」。
2008 年《鋼鐵人》(Iron Man)打開了漫威影業的盛世,同時也開始了好萊塢產業對於系列電影的渴望,擁有 DC 版權的華納兄弟影業,自然也想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英雄電影世界。2013 年率先推出了《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也幾乎讓本片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掌舵後續的延伸世界觀,但各種戲劇化的高層介入、劇情腰斬、換角、換導演、補拍...,讓大量的 DC 粉絲在每一次的期望中又感到失望。
距離亨利卡維(Henry Cavill)第一次扮演超人已經快要 10 年,華納兄弟影業也與探索頻道合併成華納兄弟探索集團,企圖以一個全新的開始趕上旁邊已經發展相當成熟的漫威影業,但一切真有那麼簡單嗎?
在重啟與不重啟中間?
縱然大衛查茲拉夫對 DC 有全新的計畫與想法,但也不能否認目前有不少「前朝」的作品正在進行中,也就是濱田沃特(Walter Hamada)先前主導的 DC 影視版圖,大衛大規模的重啟宣示,無疑忽略了這些年來 DC 在電影與電視上的鋪陳,讓人不禁覺得這是一個介於重啟與不重啟的中間灰色地帶。
其中一個最巨大的案子,就是今年 6 月宣布的《小丑:Folie à deux》。這部片是 2019 年《小丑》(Joker)的續作,將繼續交由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編導,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也會回歸飾演小丑一角,令人感到興奮的是,《小丑:Folie à deux》將會是一部歌舞劇,近年在電影事業上有亮眼成績的女神卡卡(Lady Gaga)也會加入演出。
《小丑》當年僅以 5500 萬美金的成本,就在全球創下 10 億美金的驚人票房,並且拿下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與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因此根據綜藝報的報導,《小丑:Folie à deux》預算將會拉高到 1.5 億美金,陶德與瓦昆都將獲得 2000 萬美金的酬勞,女神卡卡也會拿到 1000 萬美金的片酬合約。
不強制與 DC 世界連結、單純以個別電影的做法,毫無疑問的獲得了相當好的成果,這其實也與 2018 年我們報導的專題「為什麼「多元進行」可能才是 DC 電影宇宙正確的路線?」有關,當年也是濱田入主 DC 的時間點,原因在於華納兄弟影業在歷經了《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的失敗後,需要有人重整方向與目標,「多元進行」最終成為了解答,而端看原先 DCEU 的《神力女超人》、《水行俠》、《沙贊》持續進行,毫無相關、自成一派的《蝙蝠俠》(The Batman)、《小丑》,甚至是《自殺突擊隊:集結》(The Suicide Squad)、《猛禽小隊》也都有續作或是延伸作品的計畫,在「砍掉重練」的宣言後,這些作品加上那些已經有相關新聞的新計畫,又該如何安置?
HBO Max 又該如何?
《蝙蝠女孩》的取消,不僅是對濱田策劃藍圖的重大打擊,也讓人不禁思考院線與 HBO Max 串流平台彼此的合作關係。時間先回到 2020 年底,華納兄弟影業因應 Covid 19 疫情的影響,將 2021 年所有的院線電影都同步於 HBO Max 上架,除了能夠解決作品塞車的情況,也可拉抬自家串流服務的用戶數字,當時的執行長傑森基拉(Jason Kilar)對於電視影集領域顯然有一套戰略,這也與他出身 HULU 的背景有關;在他今年 4 月離開執行長位置之前,其實就有打算在 HBO Max 推出一些 DC 角色作品,進而與院線電影有所連結,基本上就是漫威影業目前在 Disney+ 上的做法。已經在後製階段的《藍甲蟲》(Blue Beetle)就是原先的計劃之一,不過這個案子已經成為預算 1 億美金的電影,預計 2023 年上映。
但《蝙蝠女孩》則沒那麼好運,這部原先就是計劃在電視上(串流)播映的作品,顯然無法達到在大銀幕觀看的效果,在評估重拍的風險與支出的金額後,直接將其丟入垃圾桶成為了最終(大家也相當震驚)的決定。就某些角度觀察,這更像是大衛查茲拉夫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各種決策不僅威脅了原先 DC 電影的掌舵手華特濱田,更直接把一部已經花了 9000 萬美金的電影刪除。
然而,DC 的狀況真有那麼糟嗎?顯然不盡然,《蝙蝠俠》的成功引起了觀眾對於柯林法洛(Colin Ferrell)演出的企鵝人的興趣,以此角色為主的延伸影集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也別忘了由《自殺突擊隊:集結》導演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策劃的延伸影集《和平使者》(Peacemaker)的高評價,方方面面都在顯示華納兄弟影業與 DC 娛樂的世界正在走向一個獨特且正確,最重要的是,觀眾影迷接受的方向前進。
誰將擔任 DC 的凱文費奇?
好的,如今 DC 也要(再次?)走向漫威影業的道路,那誰將擔任最關鍵的角色 — 凱文費奇(Kevin Feige)?監製過多部 DC 電視作品的葛雷格柏蘭提(Greg Berlanti)是可能的人選之一,不過華納兄弟影業並沒有真正的與他的團隊聯繫,而他本人也尚未有意願承攬這個任務,不少消息指出他並不會進入集團內部。
曾製作《樂高玩電影》(The Lego Movie)以及《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林煒,在上週的 Podcast 節目透露,2008 年他在參與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版本的《正義聯盟》時,他差點要接管整個 DC 宇宙,不過目前一樣,他會將重心放在他的製作公司 Rideback 上。
然而,比起漫威影業與迪士尼之間的關係,找一個「主理人」在華納兄弟探索集團中執行所有 DC 計畫這件事相會更加困難。凱文費奇在迪士尼影業有自己的領地與主導權,但任何 DC 的電視作品都需要通過 HBO/HBO Max 首席執行官凱西步洛伊(Casey Bloys)或華納兄弟電視主席查寧鄧蓋(Channing Dungey),當然還有大老闆大衛查茲拉夫,因此無論誰接手這份工作,都將會面臨巨大的協調問題。
不過,DC 的未來可能就是現在。
現任華納兄弟影業電影部門主席麥可德魯卡(Michael De Luca)與潘蜜拉艾比(Pemela Abdy)不掩飾地認為華特濱田應當繼續留在組織當中,濱田從 2018 年接下 DC 世界的重責後,接連推出的《水行俠》與《蝙蝠俠》都在票房上獲得亮眼成績,他因其對故事的敏銳和與影人的關係而廣受尊重,而他低調的性格也讓他受到員工的喜愛。
就算如次,因為 DC 近年的風風雨雨,讓濱田承受了不少砲火,包括了他在就任之前的「正義聯盟事件」,但壓倒他最後一根稻草的可能是《蝙蝠女孩》的撤檔,也讓他萌生退意,但德魯卡與艾比說服他至少在《黑亞當》(Black Adam)上映前留在公司。
電影影視宇宙是否依舊是一條必走的路線?
漫威影業在歷經了有些顛簸的第四階段後,在前陣子的 SDCC 中宣告第五階段的大計畫,不過已經有不少影迷對這段時間漫威的表現感到失望,包括了疲弱的影集力道與過於突出的電影作者風格,但就以一個制霸 14 年的影視王朝來看,這似乎是一個重新調整的過渡期;因此回過頭來看,大衛查茲拉夫要複製的漫威,是 2008 年《鋼鐵人》以來的 MCU ,還是第五階段的 MCU?
在後疫情時代,觀眾觀看習慣的轉移,各大片廠都將主戰場拉到了串流平台,但這樣的現象更像是一個情勢所然,背後的消費結構與創作量能,都處於一個不確定的狀態中,《捍衛任務:獨行俠》的大賣,《媽的多重宇宙》在全球票房的成功,都證明了戲院離「消失」還有很遠的距離,電影影視的宇宙是否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線?可能都沒有明確的答案,更不用說要「如法泡製」一個多次證明具有相當難度的電影宇宙。
在有些武斷的《蝙蝠女孩》事件,要找到一個願意操盤 DC 眾角色的人物看似越來越困難,好好穩定華特濱田過去 4 年打下的基礎,在原先 DC世界 找到延續的可能性,在其他的電影中找到藝術價值的獨特性,以及在 HBO Max 平台中開創更嚴肅議題的影集,可能才是華納兄弟探索集團該選擇的方法。
參考資料:綜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