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闖籃關》導演黃頤銘持續透過創作傳達文化衝擊

2021/04/23|新聞快訊
by hsphere

你可能聽過、看過 ABC 在 2015 年播映的《菜鳥新移民》(Fresh off the Boat),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事,這個故事其實改編自一個外表看起來像個嘻哈男孩一樣的台裔美籍作家黃頤銘,而作家也僅僅只是他眾多職業中的其中一項,職涯擔任過律師、廚師、餐廳老闆、作家,如今他也繳出了他的第一部電影導演作品《布吉闖藍關》(Boogie),以半自傳的方式,以籃球這項運動帶出亞裔美人在美生活的各種困境。

「最能夠讓美國人瞭解文化的就是食物」,黃頤銘在訪問時不諱言的表示。《布吉闖籃關》當中出現了許多台灣觀眾一定相當熟悉的食物,甚至是酒類,無論是單純的像他所說,透過食物去介紹華人文化,或是從這些食物引出一些隱喻,如片中有一場戲,黃頤銘利用「台灣啤酒」的命名隱喻了兩岸有些複雜的歷史,「我真的很喜歡台灣,但我又是一個外省人,這樣的關係其實我往往很難跟美國人解釋,每次我說台灣,大家都以為是泰國,我每次都必須要解釋其中的關係。」

以食物當作電影主軸,過去同樣來自台灣的李安導演在《飲食男女》也有做過,但有趣的是,雖然外表和言行舉止明顯受到黑人文化影響的黃頤銘,居然也看過許多台灣新浪潮的經典,「我也很喜歡台灣電影,像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千禧曼波》」不過他也透露,影響這部片最多的電影是 1994 年的《霹靂硬小子》(Above the Rim),同樣講述一名夢想成為 NBA 球員的高中生,在即將進入大學之前所碰到的誘惑與挫敗。

黃頤銘也認為,《布吉闖籃關》的特別之處在於,有別於《瘋狂亞洲富豪》,這是一個少數從藍領階級、中下階級出發的亞裔美人電影故事,因此他也參考了像《金牌拳手》(Creed)這樣的故事,但就算是《金牌拳手》,製作預算也是高達 3500 萬美金,和他的 800 萬美金比起來,已經是相當奢華的製作,因此在製作上甚至必須從他身邊的親朋好友,除了自己本人之外,黃頤銘的媽媽也在片中演出算命師一角,並且透露她相當開心能夠參與這部片的演出。

回到最初,黃頤銘認為《布吉闖籃關》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主角布吉在劇情的推展中,瞭解自己、瞭解愛,無論這個愛是愛情還是親情,他都在每一個抉擇中,感受他身邊的人彼此的真實感受,在許多亞裔文化於美國的衝擊和刻板印象中,黃頤銘確實持續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論述方式。

《布吉闖籃關》將於台灣 5 月 7 號上映。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