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班奈特米勒(Bennett Miller)執導、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喬納希爾(Jonah Hill)主演的《魔球》(Moneyball)是近十年來最精彩的運動電影之一,改編自 2003 年麥可路易士的書籍《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比較起原著,電影更著重在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以及球隊在 2002 年創下 20 連勝的驚奇之旅,而本片和實際真實故事有哪些出入呢?一起來看看。
奧克蘭運動家真的是一隻貧窮的隊伍嗎?
是。運動家隊主場雖然緊鄰金州勇士隊前主場甲骨文中心,但是他們一直都是美國職棒大聯盟最窮的球隊之一,根據 2019 年球隊市值排行,運動家僅僅以 11 億美金排名倒數第五,而他們的團隊薪資多年以來在大聯盟的 30 支球隊裡大概也是這樣的名次,去年(2019)運動家隊開季的團隊為 8400 萬美金左右(84,345,833),第一名為波士頓紅襪,高達 1.8 億美金($187,232,500)。
奧克蘭運動家當年真的拿下了 20 連勝嗎?
千真萬確。2002 年奧克蘭運動家隊打破了美聯高懸超過 100 年的紀錄,他們從當年的 8 月 13 日到 9 月 6 日輸給雙城隊之前不知道輸為何物,第 20 勝也真的就如電影所演,由史考特打出再見全壘打作收。這波連勝最終也讓他們拿下西區分區冠軍,可惜最終在季後賽第一輪再次敗給了雙城隊。
運動家在 2002 年真的這麼爛嗎?
其實不然。《魔球》電影當中主要的球員人物圍繞在克里斯普萊特(Chris Pratt)飾演的史考特哈迪柏(Scott Hatteberg),以及過去的明星球員大衛賈斯提斯(David Justice),不過 2002 年運動家雖然失去了強尼戴蒙(Johnny Damon)和傑森吉昂比(Jason Giambi),但隊中有非常堅強的先發三巨頭:巴瑞齊托(Barry Zito)、提姆哈德森(Tim Hudson)以及馬克莫德(Mark Mulder),齊托甚至在當年以 23 勝、2.75 的防禦率拿下投手最高榮譽賽揚獎,而當年美聯最有價值球員也頒給了隊上的野手米格爾特哈達(Miguel Tejada),因此當年運動家雖然團隊薪資不高,但陣中球員成績卻是相當亮眼。
比利比恩真的是一個糟糕的球員嗎?
以成績來說的話,是。比利當年以 18 歲的年紀被紐約大都會選中,對於養成體系相當重要的大聯盟來說,是一個大膽的選擇,尤其是那時候比利已經拿到史丹佛的獎學金,電影當中球探不斷說服比利一家,認為他的前途不可限量,表示球團提出的簽約金代表一切,當時比利比恩的簽約金為 12 萬 5 千美金,相當於現在的 38 萬美金,其實並不算太高(王建民簽約金 201 萬)。而比利一直到了 1984 年才升上大聯盟,參與 5 場比賽、10 個打數、1 支安打,最終總計他在大聯盟 6 個球季,打擊率僅僅 0.219 ,在 1989 年以 27 歲的年紀就退休,轉任球探。
真的有彼得布蘭德這個人嗎?
有。由喬納希爾飾演的彼得布蘭德真有其人,但他真實姓名為保羅德博德斯塔(Paul DePodesta),主要是因為他本人不希望自己的真實姓名出現在電影當中。而不像電影描繪的彼得畢業於耶魯大學經濟系,保羅實際上畢業實於哈佛大學,一開始確實在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體系擔任球探與球員分析,後來成為比利比恩的特助;此外保羅也並不像喬納希爾劇中詮釋的那種「形象」,他本人在大學時期也是一名運動員,後來也擔任過洛杉磯道奇隊的總經理。雖然保羅並不想在電影出現他的本名,但他卻非常慷慨的給予劇組許多幫助。
運動家隊的汽水販賣機真的要投錢嗎?
根據大衛賈斯提斯在看完《魔球》後的評語,看起來是沒有。「沒這回事,這很好萊塢。」大衛表示。
比利比恩真的和隊上資深球探槓上嗎?
其實沒有。根據保羅德博德斯塔,魔球當中依舊有許多的人為決定,他始終沒有提倡完全擺脫傳統制度。因此實情並不是像電影裡面那樣,他跟比利和那些經驗豐富的球探爭執互槓,對保羅來說,他試圖使用數據來減少他們想樣網羅的球員的不確定性,他們從未想要完全捨棄舊有的系統,更像是改善它。
最後紅襪真的想要讓比利比恩擔任球隊總經理嗎?
是。電影最後,紅襪隊老闆約翰亨利(John W. Henry)約比利到波士頓紅襪隊的主場芬威球場,開了一張支票給他,希望他來當紅襪隊的總經理,合約內容為 5 年 1250 萬美金,而比利真的也如電影最後所述,拒絕了這個邀約,至今他依舊留在奧克蘭運動家體系,目前職位為執行副總(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
他拒絕了史上最大的 GM 合約,所以到最後,錢並不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