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為此感到驕傲,那我們幹嘛做」 — 專訪《練愛iNG》導演林暐恆

2020/03/25|焦點人物
by hsphere

對於林暐恆(阿 KEN)為何要花 5 年時間、推掉許多節目邀約,就是要拍出一部電影的原因,坦白說市面上已經有許多訪問與他本人的說法,但是趨於一個好奇心,真心的想要親自地與他聊聊,想知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是什麼樣的心態讓他非得要完成這件事?然而,乍聽之下覺得這種王道熱血的故事永遠不嫌多,但其實背後要承擔的辛苦卻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作為你的第一部長片劇本,選擇這個題材的原因是什麼?當初是否有想過其他的類型?

KEN:因為過去我就是都在做一些年輕人相關的節目,很多都是在討論情感的問題,年輕人的愛情,那些時間也有聽到很多人對於感情上的困擾,兩性之間的溝通,在想法上往往會有差異,你會覺得每個人在情感上面都會有一些困擾,這些年我就有發現,這個話題大家一直都是喜歡的,也是長時間被關注的,當然我自己也有自己的感情生活,所以就想用這個題材當作開始。

自編自導自演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規劃和想像嗎?還是有想過找其他人選執導以及演出?

KEN:編是一定要自己編的,這沒辦法,因為坦白說你現在要去找一個好腳本也很困難,當然導,我也是希望用我的方法,演的部分,中間真的是有一度考慮要不要找其他演員,但討論到最後,我就去想,我做這件事的出發點到底是什麼?而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表演,所以我是喜歡表演,對這個內容又有興趣,才編了這個腳本,所以到頭來如果我自己沒有去演的話,而是別人來演,我可能會比較想照我自己的意思。

真正擔任導演,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

KEN:最困難啊...因為其實你在拍片的現場,全組的人都在等你的指令,所以你無時無刻都要做決定,另外你能不能聽取大家的建議,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很多時候你會接受到不一樣的建議,可能攝影師一個、副導一個,演員也會有自己的主張,你就必須要去評估這些東西要怎麼做,分數才會最高,不是說誰的意見比較不好,但最終你一定還是要做一個決定。

可以看到男女主角都有一些導演生涯的影子,可否聊聊在建構兩位主要角色的過程?中間有沒有做了哪些修正?

KEN:這兩個角色,他一定還是要有一個差異性,故事才能夠發展出來,那在這個差異性上面我自己算是已經做了蠻完整的設定了,反而是情節上面要如何做得有趣,這件事對我來講,挑戰性比較高,人物的設定假如健全的話,自然而然就會有一些衝突,例如他們一起去做一件事情,兩個人會有什麼不同的反應?而這些反應,要怎樣讓觀眾看了有趣,然後又要再銜接到下一個景,這個對我來說挑戰性會比較高。

而除了主要角色之外,對於配角我也是希望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命,不單單只是襯托主角的功能,例如馮凱導演飾演的那個導演角色,他有一部分就是因為過去導這種八點檔太多年了,對於愛情故事有點疲乏,所以他才想要希望紀培慧的角色給他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小刀這個角色也是,一開始希望主角改變想法、行為,但最後他也被主角的氛圍所影響,坦白說觀眾十個有九個可能不會注意到這些事情,但編劇一定要知道,編劇一定要去分析,你的電影才有立體感。

在台灣要拍電影是一件非常艱辛的過程,是什麼原因,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定要完成這件事?

KEN:我是從小就喜歡表演,後來唸書的時候就唸了戲劇系,所以,這件事情對我來講很重要,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說能夠去做和娛樂相關的事情,表演也好,到現在延伸到製作面,我都希望參與,那如果我這個產業...是我們自己在同塊土地的人...就是...如果我們不為此感到驕傲的話,我會覺得蠻可惜的,我覺得像你們也一樣,在採訪的過程中,也是希望台灣有很棒的作品吧?我們以前當演員好一陣子,也聽到很多同行和觀眾的聲音嘛,很多並不是這麼的正面,甚至是充滿了抱怨,這樣一直下去好像...我就會問我自己能做什麼?我是不是自己也能夠做個什麼東西來試試看?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最後會怎麼樣,但是至少我有做,我不是只有在抱怨,或者說等待,我覺得我是這樣。

你看,像現在韓國的東西很夯嘛?但他也不是世界上某個國家跑去他那邊讓他變好,他們必須要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啊,他們的 IDEA ,他們因為拍出來的這些東西讓大家更瞭解韓國,他們的文化,他們再把他們的東西發展到全世界,那如果我們自己也在台灣、在這個行業裡面,沒有這樣去做一些努力的話,就可惜了嘛。當然不是說一定要做,但是我可以的話,我來做做看。

想拍電影,到拍完一部電影是完全不一樣的事,中間碰到那些困難究竟要如何克服?

KEN:這個...講不完誒...首先以編劇來說,你基本的知識是一定要有的,從以前的莎士比亞,到近代的一些舞台劇,像是大衛艾貝爾(David Abaire),以前沒有電影只有舞台劇,其實劇場文化非常久遠了,遠到像古希臘戲劇,才慢慢演變成我們現在的電影,所以你絕對必須要去讀、必須要去瞭解,什麼是三幕劇?所謂的起承轉合到底是什麼?你真的必須要先大量的閱讀,閱讀完再來看這些經典的電影,他有什麼東西是跟這些書籍 match 的?觀眾你看,覺得好看就好了嘛,但你如果是編劇一定要去想為什麼,為什麼他在這邊要擺這場戲?他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我是講得有點遠了啦,當然除了你私底下要做的功課外,你到底是不是跟對的人一起工作,很重要,因為,就像每個行業一樣,每個行業都有很多哈拉咖,就是哈拉而已,就他一直哈拉,你也知道他在哈拉,你跟他哈拉久了你很像被他騙了,你會覺得他講的好像是對的,不然為何這麼有自信?但是誒,奇怪?他過去也沒做出什麼事情來啊,或是說他要做那個他一直也沒做啊,但是他講的振振有詞,但是這些人我想他們本意也是好的,他們也想做好事情,但我真的不能一天到晚都跟用講的人相處,不然我真的也做不了啊,所以你要慎選合作的夥伴。

國外其實有很多演員以前都是電視節目腳本出身,例如 SNL 就培養出許多優秀的編劇、演員 ,怎麼看台灣整個影視產業環境所培育的人才?

KEN:我遇過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表演者,其實都很適合來拍電影,但電影的要素很多,要有對的劇本,對的團隊,他才能夠發光發亮,這是真的,這件事情真的、真的是不容易,不過我還是有看到很多很棒的表演者,只是有沒有人願意去擺他們、知不知道怎麼擺他們,這個是我覺得稍微比較困難的地方,我也不能敲鑼打鼓跟大家說一定要做這件事還是怎樣,所以我該怎麼回答你這個問題呢...因為電影的金額真的很高,環節也非常的繁雜,但若用網路形式、你比較聚焦在劇本和表演上,還是比較有機會的,我覺得先從這個開始,然後慢慢養大,他是要有能量的累積的,包括人脈的累積也是,沒有這些年在工作上認識的人脈,你做到一半就卡關了,投資一樣,我自己也是投入了以前在演藝圈賺的錢,才能去說服投資人。

我覺得電影,很多細微的地方像是編劇,都是被人家看太輕了,都被人家覺得沒有什麼,這個大家都會,這哪有什麼難的?可是他超難的,他超難的,你做好了之後大家覺得是應該的,當然我知道各行各業都會有這種問題,比如說我要把一杯飲料做好,其實也不簡單,可是大家也會覺得,啊就一杯飲料而已嘛,但電影真的是太複雜了,都是環環相扣的,你要做到基本分就已經超難了,坦白說我們是做這樣的深度訪談我可以跟你分享這些,但一般訪問我講這些幹嘛?誰理你?這些都是你私底下要做的功課。

訪問之前,看了一些阿 KEN 過去的訪問資料,他說當他遇到挫折時,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閱讀,戲劇科班出身的他,對於娛樂產業的熱誠,從他自身延伸到一個電影成品,在他幽默風趣、反應極快的談吐外,你可以看到他的誠懇,以及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堅毅,讓人不禁已經開始期待,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平台、以什麼樣的形式,繼續看到林暐恆的導演作品。
 

文字 / JT Sun
攝影/ Ellis Yun-Ying Wu 巫昀穎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