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彌足珍貴難以複製!解謎 4 個困難拍攝的電影鏡頭

2019/08/05|專題報導
by hsphere

sponsored by  

電影是一場精密、細緻且耗時產的產(作)品,包括了各種藝術的集合、解構、重組,在約 100 年的發展時間內,它帶給了人類文明截然不同的思維和影響,當然,身為其中的工作者也賦予了濃厚藝術家性格,為了重現電影世界觀的需求與技法,無論是一顆鏡頭、一個走位、一段表演,往往必須投入大量的心思、時間、努力方能完成,就猶如有「威士忌中的勞斯萊斯」美名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麥卡倫,兩百年來在經典中不斷追求創新,製成中每一道環節如基石般深厚難以輕易撼動或仿製,其中對雪莉桶的「正桶品味」三大堅持:血統、養桶、不過桶,讓每一滴麥卡倫都是如此珍貴,我們也曾在 2012 年的電影《007空降危機》(Skyfall)中看到反派席瓦拿了一瓶 1962 年的麥卡倫,倒了一小杯在人質的頭上將它槍決,龐德也在此幕之後說出「你真是浪費了一杯珍貴的威士忌」,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也在訪問時表示,1962 年代表了第一部 007 電影上映的年份,他非常喜歡在 50 週年的作品裡有這個有趣的致敬;而回顧過去許多經典之作,有哪些鏡頭、表演背後有著難以想像的鬼斧神工,彌足珍貴到難以複製,一起來看看。


《搶救雷恩大兵》— 神之場面調度的經典搶灘開場

1997 年史帝芬史匹柏(Steve Spielberg)靠著《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其中經典的搶灘開場幾乎就讓他獲得本獎項,這場 24 分鐘的開場史帝芬剛好使用了 200 顆鏡頭,大致分成米勒上尉的主觀與特寫、不具名的戰地記者觀點以及德軍機槍塔的視角,在這 200 個鏡頭中又可以精準的看到史帝芬透過遠景、近景、特寫、插入鏡頭、手持鏡頭去建構一個戰爭狀況的不確定性和緊湊,這場戲也是電影史上最寫實的戰爭畫面之一,為了重現諾曼地搶灘的殘酷,在拍攝時共計使用了 40 桶假血,以及超過 2500 名由愛爾蘭國防單位提供的軍人擔任臨演, 《搶救雷恩大兵》總共拍了 59 天,然而,光這場搶灘開場就拍攝 25 天。


《2001:太空漫遊》— 打造星際之門(Stargate)

在講《2001:太空漫遊》的星際之門前,我們先要認知這部電影上映時間是 1968,距離 1972 年阿波羅 17 號拍攝的知名地球大頭貼「藍色彈珠」還有四年,因此這部電影除了在形式上影響了往後 50 年的電影之外,在特效上也佔有舉足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星際之門」(Stargate)的製作更是偉大,視覺特效道格拉斯特蘭布(Douglas Trumbull)表示當時他要表達一個次元穿越的畫面,但在有限的想像中他發現了一個雋永的方式,道格拉斯運用了「長時間曝光」以及「車軌」的概念,搭配「狹縫掃描成像」(Slit-Scan photography)的成像方式,組合成最後成果,每一格(二十四分之一秒)道格拉斯用 5 分鐘去曝光成像,因此星際之門每一秒就必須耗時 2 小時,從大約 120 秒的片段來看,整個星際之門花了 240 小時不停歇的曝光成像。


《地球最後的夜晚》— 史詩級的一鏡到底

長時間的一鏡到底,有《鳥人》透過特效剪接轉場完成,硬派透過走位的一鏡到底,有《追殺比爾》居酒屋的大亂鬥,講究技術開發的一鏡到底,有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的《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以及《地心引力》(Gravity),不過,要技術、要走位、要長時間,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長達 60 分鐘的一鏡到底可說是難以超越,除了超過 200 名工作人員參與完成外,整個鏡頭順序從手持、車載、手持、索道、手持、空拍再到手持,因此技術端就花了超過數個月的測試調整,真實的拍攝雖然只花了 3 天,但根據導演畢贛的回憶,如何在超時、超支的情況下,不斷集結湯唯、張艾嘉、黃覺...等演員,變成是最後最艱難的挑戰,但精準跟焦、在光源不足情況下的打燈與重現導演想像中夢境的美術陳設,都是這顆鏡頭必須完美的重要功臣。


《全面啟動》— 旋轉走廊大戰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向來不喜歡使用電腦特效後製,同時身為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信徒,他在《全面啟動》的「旋轉走廊」大戰的設計上多少也致敬了前面我們聊到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無重力場景,然而這個動作場面更是體現了諾蘭在真實鏡頭上的苛求與執著,劇組打造了一個超過100英尺(約30公尺)的巨大旋轉裝置,攝影機跟著轉動的情況下在視覺上就會覺得演員在翻滾,不過拍攝時的光線、焦距、攝影機運動也都必須要相當準確;此外這場戲的主角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花了 2 週的時間排練動作設計,同時也必須避免視線看到外面而造成暈眩,最後進到房間的打鬥,更要克服房間長度(高度)的危險性,無論是製作過程到最後的成品,這場「旋轉走廊」大戰絕對是影史最經典的場景設計之一。


其實影史上還是有許多讓人瞠目結舌的鏡頭,例如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每每玩命飛天遁地的招式,或是《阿波羅13》重現無重力的設計,以及《魔戒》以古法錯位的鏡位拍攝哈比人和甘道夫巨大的身高差異,都是創作者花時間心血所完成的成果,就猶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麥卡倫威士忌對於雪莉桶的執著與近乎苛求的挑選,讓麥卡倫在威士忌當中,可以成為如此特別的品牌,如在潔西卡雀斯坦(Jessica Chastain)《決勝女王》(Molly’s Game)中也使用了麥卡倫在他的高級私人俱樂部中,此外不僅電影,在描述律師世界的電視劇《無照律師》裡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都象徵了此酒款獨一無二的魅力。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工藝,將一件事從無到有的製成都是值得尊敬的過程,電影和威士忌看似遙遠,但在邏輯與心境上,都是在既有的工法上精益求精,追求一個旁人難以到達的高度,無論是技術上或是態度上。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