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在 1994 年的坎城影展走上神壇之後,他在電影歷史上就留下了一個專屬於他自己的特殊地位,這個地位不是來自於如黑澤明、奇士勞士奇(Krzysztof Kieślowski)對於故事獨創的敘事手法,或是史帝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對於類型電影的再創,反而是他身為一個 1960 年代出生的美國電影狂熱份子,乘載了這世紀以來世界各式電影的 DNA 與流行文化,進而解構重組成為他的昆丁宇宙(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腳),猶如嘻哈音樂對於靈魂音樂、古典音樂甚至更多元的音樂類型的取樣(Sampling)運用,你可能聽過 Dr. Dre 的經典歌曲〈Next Epidsode〉,但可能不知道這首歌取樣了大衛麥卡林(David McCallum)的作品〈The Edge〉;一樣,你可能聽過日本爵士嘻哈傳奇 Nujabes 的〈Reflection Eternal〉,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首歌的鋼琴主旋律來自巨勢典子的〈I Miss You〉,而電影中的取樣技巧絕對首推昆丁塔倫提諾,這個曾經在錄影帶店工作過、腦子總是以最高速運轉的傢伙,曾經映入他瞳孔轉換成訊號的電影影像最終都成為了他創作的元素,他在最新的第九部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the Time In Hollywood)中重回他再熟悉不過的 1960 年代好萊塢,正視、自省,同時也回顧了這些年來好萊塢對於他、電影對於他以及他對於這個創作的感受,雖然尚未達到他曾說的「10部退休論」,但不免也讓人聯想這次《從前,有個好萊塢》片名,就如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的《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對某個世代的(西部)電影寫下的一個句點。
《霸道橫行》:西部電影和香港警匪片的初步模擬
然而從他的首部長片作品《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即可展現他對於故事描述的想像,作伙搶劫的犯罪片不是新聞,但身為觀眾的我們何時想過那些罪犯在犯罪之後發生了什麼事?當然在片中台詞出現的「Charlie Chan」即為昆丁在電影當中流行文化置入的開端,陳查理為 20、30 年代美國作家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筆下的一名華人探長,爾後被好萊塢拍攝多部作品,也是上個世紀美國文化當中著名的華人形象,昆丁對於華人世界的「片面想像」最初可能就是來自於這個留著奇特鬍子的角色,此外,《霸道橫行》中如西部電影持槍對峙的鏡頭,也可以在 1987 年林嶺東執導、周潤發主演的臥底電影《龍虎風雲》看到相似之處,除了角色構圖外,對於搶匪的爾虞我詐、善惡猜忌幾乎也如出一徹。
《黑色追緝令》:取樣置入的經典
來到 1994 年,昆丁靠著《黑色追緝令》在坎城拿下金棕櫚獎,這個講話急促但充滿熱誠與鬼點子的 31 歲青年自此成為國際影壇最受矚目的作者,他在這部片創造的角色影響了往後 25 年的電影,同時也為自己的語言樹立一個明顯的風格,雖然破碎且跳耀的敘事並不是太新潮的手法,但昆丁卻利用了有趣的文化資訊融合血腥、暴力成為新穎的惡趣味,如 1940 年代的西部演員拉許勒魯(Lash LaRue)、40 年代的絕代佳人瑪米范德倫(Mamie Van Doren)以及 JackRabbit Slim’s 餐廳中大量 50 、60 年代流行偶像的重製,另外像《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Super Fly T.N.T.》這類較為冷門的 60 、70 年代電影也都在台詞中快速出現,猶如電影資料庫展現他對於電影歷史的癡迷和再利用。此外《黑色追緝令》的影像取樣也相當知名,曾在《百變金剛》被拿來「致敬」的文森和蜜亞的雙人舞並不是昆丁原創,這個橋段明顯取樣自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8½》,而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飾演的布區在街上巧遇債主華勒斯先生除了在構圖上重現了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驚魂記》(Psycho)外,更沿用了這位恐怖大師善於在故事裡以「意外且不合理的巧合」串起不安的角色互動;如果說法國新浪潮是喜歡電影的人對於電影以及階級的批評而產生的新生命,那昆丁塔倫提諾就是對於電影以及流行文化的癡迷的取樣重組,《黑色追緝令》就是最鮮明的「招牌」。
《追殺比爾》:把我所愛全部丟進來
有了《黑色追緝令》以及《黑色終結令》(Jackie Brown)在藝術市場的成功,昆丁在《追殺比爾》就大膽的把他對於西部電影、日本武士電影、香港動作電影、邵氏武打電影的熱愛全數融合在這個故事裡頭,因此本片對電影取樣的使用與各種流行文化的置入也是最為明顯,包括了比爾最後經典的「克拉克肯特分析論」中提到了超人、蜘蛛人,可以發現他對於無論是漫畫、電影還是小說中人物的精準觀察,用星艦迷航的反派形容石井御蓮的左右手索菲,以及碧翠絲準備上山跟白眉學藝跟比爾告別時問他「我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你」(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比爾回了他一句「這是我 70 年代最愛的靈魂歌曲」,而這首歌來自 1974 年靈魂女伶組合第三度空間(Three Degrees),不過在這些的使用當中,我最喜歡的是碧翠絲和劉玉玲飾演的石井御蓮對決時,石井輕蔑的笑了碧翠絲「傻兔子」(Silly Rabbit),而她也馬上接話「Trix 是給」同一時間石井再次接著說出「小孩的」,這句完整的台詞其實是來自 1970 年代一個有趣的早餐麥片廣告台詞「傻兔子,翠絲是給小孩吃的」(Silly Rabbit Trix Are for Kids),從這個安排你可以知道昆丁塔倫提諾猶如一台巨大且不斷運轉的資料庫處理器,在各種情況都能寫意的將喜愛的元素打散在以自己的意念形成想要的樣子,《修羅雪姬》(Lady Snowblood,1973)中對於穿著白色和服女武士的移植、《活死人之城》(City of the Living Dead,1980)眼睛流血的女子、李小龍《死亡遊戲》中黃色連身衣的直接複製,《黑幫龍虎門》(Miller's Crossing,1990)在床底突襲橋段於動畫篇的取用,更不用說大量《狂沙十萬里》、《黃昏三鏢客》在攝影、構圖上的致敬。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次,讓我好好講電影
縱然昆丁對於電影的熱愛以及流行文化的熟悉度,成為他作品的重要記號,但過去他的故事大致上還是停留在一個動作、警匪、西部片的架構當中,一場搶劫、一場復仇、一場意外,但對於他的最新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來說,整個故事背景就是在好萊塢這個電影聖地,以一個即將走下坡的電影巨星和他的替身之間的關係為主軸,重現了 1960 年代末到 1970 年代的電影文化圈,除了劇中劇的形式重現了他最愛的西部電影之外,甚至在片中直接放入了動作傳奇李小龍,嬉皮文化...等等符合當時時代的元素,也許,這片如他所說,就如同是他的《羅馬》(Roma),一個自己對於所愛的美國電影世界的真情告白,又或者,他的意義接近費里尼的《8½》,一個對於自己生涯的整理與反省,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這次集結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的《從前,有個好萊塢》,在外在意義上,昆丁幫觀眾找來了 90 年代男星代名詞到了同一部電影,內在意義上,我們將看到昆丁如何在 2019 年定義他心目中的電影,是一種充滿鄉愁的回顧,還是具有承先啟後的意圖,本週即可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