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美國演藝學院在寄發給董事會成員、工作人員、學院會員等的信件中,公布了三項奧斯卡頒獎典禮在電視轉播方面的主要改變,主要是時間長度將改為三個小時,以及在 2020 年的典禮日期上從 2 月 23 日提前到 2 月 9 日,不過受到最多討論的無疑是將增設「最受歡迎獎項」(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雖然目前尚未有太明確的辦法,不過現階段可以確定的是單一電影可以同時擁有最佳影片與最受歡迎電影的提名資格,這個消息一出來不少人開始認為是否是為了北美剛剛突破七億美元票房的《黑豹》?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或是這樣的改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 10 年前 2008 年《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或是連同《瓦力》)就讓奧斯卡把最佳影片的名額增加到 10 部,為的就是讓當年更多優秀的作品能夠入圍這個最大獎,但是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在獎季趨勢下真正的競爭者基本上不出 3 部,其他的電影多少只是給予鼓勵的陪榜,不過增加名額是一回事,另外增設獎項又完全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好萊塢電影伴隨美國文化成為全球化的產物之後,奧斯卡早已是一個全世界影迷都密切關注的重要慶典,當然當你越多人觀賞,背後的商業操作也就會越明顯,但從 2008 年《險路勿近》的底谷後,去年《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卻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收視率,比起 2017 年甚至下降了超過 20 %,這也許也驅動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做出改變,但是「最受歡迎獎項」是正確答案嗎?
根據 Variety 的專文報導,有消息指出這個獎項將會干擾到整個奧斯卡的品牌形象,把整個典禮風格導向 MTV 影視獎(MTV Movie & TV Award)或是音樂錄影帶大獎(VMA),確實光從獎項名稱我們聯想到有饒舌歌手喝醉衝上去鬧場的畫面,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據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個目標就是確保漫威以及星際大戰系列的 A 咖能夠有參與感,這也是目前討論風向中最熱門的可能性,尤其在《黑豹》產生了大量的議題討論、驚人的票房實力、傳唱度十足的原聲帶...但這樣真的就可以導正收視率嗎?
CNN 的娛樂記者法蘭克波勒塔(Frank Pallotta)在自己的推特上傳了一張計算通膨後的影史賣座前十名榜單,基本上絕對足以代表「最受歡迎電影」(或是最大眾、最流行),法蘭克點出了這十部電影除了 1937 年的動畫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之外,其他 9 部作品全部入圍或是贏得奧斯卡獎項,這其實證明了賣座電影基本上和奧斯卡均有密切關聯,回到剛剛提到的《黑豹》,諸多技術獎項基本上都有機會,包括了原創音樂、原創歌曲、美術、服裝、特效、音效剪輯、混音....,真的有必要為了這類的商業大眾電影再開一個獎項嗎?
Here's the ten highest-grossing films, when accounting for inflation aka America's most "popular" films. Every single one was either nominated for or won Best Picture with the exception of "Snow White," which was given an honorary Oscar. Popular films are films! pic.twitter.com/8wIB0NGyLh
— Frank Pallotta (@frankpallotta) August 8, 2018
更何況,這獎項是要如何判定?要交由觀眾投票?還是依舊由 AMPAS 的會員決定?封閉式的會員要如何代表「流行電影」(popular film)?若把決定權交出去,要如何計票?像職業比賽的全明星賽一樣網路投票?這樣不一致的作業系統真的能代表奧斯卡嗎?過去奧斯卡的計票至今甚至還是手工計算呢!
然而,如果奧斯卡想要挽救的是低迷的收視率或是討論度,他們可能也搞錯戰場了,現今線上串流服務眾多,別說北美,Netflix 大舉進攻全球改變本土 OTT 業者生態已經兩年了,觀眾的使用習慣改變的比你想像中更快,大家並不是不看電視了,而是不再鎖定傳統電視,收視率的下降原因有很多種,電影冷門、出席卡司不夠強或是像去年身陷各種爭議風暴中讓整個娛樂性降低,當然可能也有人是覺得連最佳影片都頒錯的典禮有啥好看的。
我相信《黑豹》或是《韓索羅》都有機會入圍奧斯卡,《黑豹》獎項可能還不會少,但最受歡迎獎項這件事除了現階段引起不小討論掀起一些聲勢外,我看不出來它實際面上的作用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