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林克萊特(Richard LickLater)在 2006 年執導的作品《心機掃瞄》(A Scanner Darkly)改編自知名科幻小說大師菲利浦迪克(Philip K. Dick),在電影最後的片尾中出現了一份名單,他們都曾因為濫用藥物死亡而遭受到身理以及精神上的永久性傷害,其中也包括了菲利浦自己,出生於 1928 年美國芝加哥的飛利浦,人稱 PKD ,生涯許多知名作品都被改編成電影,其中當然包括了改編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的賽博龐克經典《銀翼殺手》,他觀看世界的角度往往用一個「何謂真實」的疑問去挑戰、建構與重組既有世界的邏輯,因此在早年他就被患有精神分裂症,此症狀也充斥在他的作品當中,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就了他「獨特」的視野,並沒有很明確地記載與答案,但是可以推斷的,在迪克活躍的 1960 年代,確實有不少音樂人、作家、甚至是面對充滿理性的科學家都藉由毒品去接觸更不一樣的世界進而創造出各自領域優秀的作品。
對於美國政治、陰謀論有著極高興趣的美國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在 1991 拍了一部以門戶樂團為故事主軸的同名作品《門》(The Dorrs),講述樂團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充滿爭議的崛起之路,終其一生都和藥物牽扯的吉姆最後也不幸在自家浴缸死亡,除了也加入了神秘的「27俱樂部」之外也留下了無限的問號和遺憾;而門戶樂團的名稱 The Doors 也尤其由來,一般猜測是取自英格蘭作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知名心理學著作《眾妙之門》(The Doors of Perception),赫胥黎本身是一名嚴重的藥物成癮者,他在本書提出的全新理論與觀點也是來自於他在服用藥物中得到的感想,他在本書提出了如同書名般的理論,認為人類的神經系統並不是真正獲得感知的來源,而是一扇門,阻擋了真正充滿各式知覺的神秘世界,必須透過藥劑去打開這樣的技能,而這個藥劑就是「麥角二乙醯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 LSD ,赫胥黎在死前都在注射 LSD 以達到他想要觀測的世界,有趣的是,他所撰寫的《眾妙之門》這本書居然出現在由漫威影業拍攝的《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的電影當中。
在美國漫畫界有著重要地位的史丹李(Stan Lee)總是在漫威電影宇宙的作品當中出現,甚至在最新的《星際異攻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中證實了每一次他的客串都是他本人透過不同的時空而有的不同的移動,他在《奇異博士》裡的片段就是坐在公車裡閱讀一本書籍,那本書就是赫胥黎《眾妙之門》,也許讀到這,你大概可以瞭解為什麼劇組特別讓李爺爺看這本書、同時也可以連結了此書所闡述因藥物產生的視覺感官而帶來的作用,和《奇異博士》奇幻華麗的視覺特效之間的關聯。
首先讓我們回到 LSD 的發明人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身上,一開始這位絕世天才只想要找到一個刺激呼吸以及循環系統的藥物,不過在 1943 年他不小心將 LSD 灑在了自己的手上,霍夫曼在一本書記載了他當時的經歷,他表示他回到家之後進入了一個不是很愉快的迷幻狀態,但是卻充滿著豐富的想像力,同時明明閉上眼鏡但光線卻耀眼的令人感到不悅,怪異的圖像遠遠地從遠端向我飛來,同時還看到各種猶如萬花筒般絢麗色彩的形狀,總而言之,LSD 可以在短時間內活化你的大腦放電量,甚至達到暫時的精神分裂,讓你的感知開到最高,當然這樣的現象你是無法掌控的,同時你也無法知道它會對你帶來什麼樣你無法預料的後果,因此這解釋了為什麼在《奇異博士》裡面,當身為外科權威醫師的史傳奇無計可施之後,求助於神奇的魔法力量,企圖讓他的雙手能夠再次恢復正常,表面上那是一個有趣神奇的魔法招式,但在電影裡面呈現的畫面皆可讓人聯想到人類服用 LSD 之後的現象。
《眾妙之門》認為人的神經系統其實是一扇阻擋真實感官的門,猶如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飾演的古一在第一次見到史傳奇跟他說的一段話一樣:「一直以來你只是一個以管窺天的普通人,你終其一生想要看到更遼闊的世界,如今當你有機會用你無法想像的方式看到真正你想看的世界,你卻拒絕了這個可能。」接著古一按著史傳奇的眉心,讓他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次元、時間和絢麗迷幻的世界,裡面的畫面透過各種方式扭曲,同時不斷分裂再生,顏色霓虹絢爛,足以讓當事人瞬間抽離同時快速移動,讓大腦承受各種力量與想像的極限,最後甚至讓史傳奇進入了一個虛幻的靜置中。
這段旅程在電影的表面解讀上,我們可以認定是古一用了自己的魔法力代領了以理性科學著稱的奇異博士進入不同次元領悟魔法世界的美妙與巨大,進而開始苦練自己的魔法力,不過從史丹李拿著那本《眾妙之門》來用另一個角度觀察,這也是史傳奇來到瑪泰姬之後喝下了一杯茶之後的經歷,用一個類似 LSD 的媒介讓他的感官、感知進入如上述我們瞭解這個藥劑給人帶來的影響。
LSD 是好是壞、以及它能對人類造成的改變,可能連他的發明人霍夫曼先生都無法全盤了解,不過它也確實對他這個「問題孩子」充滿正面態度,霍夫曼曾說:「LSD 只是一個讓我們回到本性之中的工具」,當然身為一名科學家,他也必須導正 LSD 正確的觀念:「人們必須更加明智地使用 LSD ,在適當的條件下以及有著醫學當作背景控制中,這個問題孩子將成為一個奇蹟」。因此若從史傳奇的角度觀察,能夠自我控制這類藥物的劑量,是對世界是有幫助的,相對的,《奇異博士》片中的反派卡西流斯就像極了一個藥物成癮的患者,對於力量的追求導致喪失了自己原先的價值觀和善良,進而尋找更多更多的慾望,同時古一也有著類似的症狀,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抑制;回到《心機掃瞄》的片尾,在 1960 年代至今,有太多太多的文化工作者透過不一樣的藥物去激發自己的創造力,但最終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在《奇異博士》最後邪不勝正的安排之後,確實我們也可以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這部電影在特效畫面帶給觀眾的迷幻藥物的真實呈現,同時最重要的,是它濫用之後的杜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