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濃情四重奏》:不可切割的牽絆

2013/03/31|專欄評論
by hsphere

文 / 孫碩


通常搭配著純粹音樂元素的電影,往往呈現的是窄小的觀影群眾,但是《濃情四重奏》情感豐富、敘事流暢,在平穩的節奏下輕易地讓我進入電影的故事當中;四位主要演員克里斯多福華肯( Christopher Walken)、金像獎影帝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Phillip Seymour Hoffman)、馬克艾文尼爾( Mark Ivanir )、凱薩琳凱娜( Catherine Keener)的表演爐火純青、火花四射,就連年輕的配角伊莫珍波茨( Imogen Poots )也展現出令人為之一亮的表演。透過四位絕頂優秀的音樂家組成的四重奏組合,去傳遞了人生每個階段當中,每個角色不可抹滅的關係,以及無法切割的牽絆。

 

合作無間、舉世聞名的知名四重奏在巡迴世界25年後,靈魂人物大提琴手彼得因為年紀的關係罹患了帕金森氏症,不得不考慮引退,就這樣一個小小的鬆動,將四個人維持已久的「表面和平」給破壞,不論是婚姻、友誼、愛情、親情以及工作環境,在四個人當中都掀起了一波暗湧,不過相對的也因此讓彼此更加瞭解自己。人生沒有完美的,日子也沒有毫無瑕疵,在追求完美的音樂上也許是必須選擇的堅持,但是當這些優秀的音樂家將這樣的「完美主義」移植到人生後,就顯得如履薄冰般的脆弱了;羅伯要面對壓抑的工作選擇以及婚姻狀況,茱莉亞要面對父親的病痛以及對於選擇人生道路的後悔,丹尼爾要面對強勢死板沒有靈魂的人生,而彼得則是要面對在他人生的尾端他心愛的夥伴、家人因為他而崩解的危機,他們都想在這次的變動中正視自我的慾望,不過到最後我們知道,許多關係、情感是無法切割的。

 

就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131號作品一樣,必須一氣合成不可間斷,這些人生必經的關係建構中,也不是透過一個轉折就能夠改變、突破的,有別於一些電影鼓勵觀眾努力活出自己,《濃情四重奏》卻訴說了一個「犧牲」的觀念,因為有時候人與人關係的重量,都遠遠大於自私的慾望。我很喜歡導演亞隆齊柏曼( Yaron Zilberman )營造的電影氛圍,以繁華的紐約為背景卻難得放棄了大家熟知的中、下城景點,反而選擇了高級住宅區為主的上西區,發掘了紐約安靜、高雅的一面;克里斯多福華肯穩重、深情地表現貫穿全場,搭配情緒高昂掙扎的菲力普西蒙霍夫曼形成精彩的對比。

 

也許我們都是在追求那「不完美」的完美人生,在衝突、不滿以及痛苦之下,做出現實的犧牲,才是維持那真摯情感關係的關鍵。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