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視與聽的雙重享受!《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配樂師將交響樂團放進電影院

2017/03/07|新聞快訊
by seboxhong

文/ Sebox


勇奪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因為在國外口碑太好所以重新上映,除了先前倫敦的電影院在上映時開了一個小玩笑,把片頭放成《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的片段外,在洛杉磯的百萬大戲院(The Million Dollar Theater)則舉行了一次相當具有挑戰性的放映,音樂家尼可拉斯布列特(Nicholas Britell)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配樂帶到電影院現場,讓觀眾除了影像的強大力道外,更能親身感受音樂在這部電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在配樂上使用了相當多磅礡的弦樂,尤其是由尼可拉斯創作的〈The Middle of the World〉更是這部電影相當重要的一首曲子。除了曲目相當動人以外,表演的過程中,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不但使用了年齡高達 300 歲的小提琴,更為了配合電影在後製階段所調整的音調,而換上了配有電子合成器的插電小提琴,對於現場表演來說更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挑戰。


事實上,除了後期製作所改變的音調高低以外,尼可拉斯在創作時就採用了休士頓地區流行的「降速與跳拍」(chopped and screwed)技法,這是一種在各類型的音樂包括嘻哈、靈魂樂甚至電子樂都會出現的技法,而尼可拉斯表示這與導演巴瑞詹金斯(Barry Jenkins)喜歡的音樂不謀而合,他也以此發現了配樂上更多的可能性。


「我一開始的直覺是希望音樂能夠充滿感性、柔性以及親密性,而這與早期巴瑞跟我說他對於『降速與跳拍』類型的熱愛不謀而合,這是一種南方的音樂類型,將樂曲變慢、音調改變而扭曲。如此一來曲子本身能夠因為自己而變成截然不同的版本,變得更豐富也更獨立。」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以三段成長中的故事講述一個黑人對於家庭、社會、學校,甚至是他人與自我的選擇與影響,電影將會在美國再度上映,目前台灣熱烈上映中。(Indiewire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