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專欄 / 校園中的青春革命:《行動代號:孫中山》

2017/02/10|
by WEI
文/ Wei

在觀看電影前已經知道本部片重點在於貧富差距,對於導演將會用何種手法敘述感到相當好奇。電影節奏與配樂不像預期中那樣沉重,若不知道本片所要探討意義的話,一開始觀賞時會以為是部充滿惡趣味的輕鬆喜劇。

電影以主角不斷地被催繳班費,帶出主角面對的壓力,負責收班費的同學非常盡責,午休時間也收放學時間也收,迫使主角將腦筋動到儲藏室的孫中山銅像上,將銅像偷走後賣掉,就有錢了。

易智言導演在接受訪問時提到,對於片中的主角來說,他們或許無法說出家裡經濟狀況不好是什麼樣的大環境造成、是什麼造成的影響;但這些現象卻深切影響他們的生活。

學生們提到自己家中繳不出房租、家裡工廠倒閉等狀況,令人聯想到《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一書,要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階級流動並非不可能,但相當困難,而家庭背景對於社會階級有不小的影響。

《行動代號:孫中山》片中的主角們雖然是未經世事的學生,仍然可以感受到經濟帶來的壓力,學生遇到的困難對於外界來說可能是芝麻綠豆般大小的事,但在體會不公平的感受上,並不會因為身為學生而有差異。片中主角遇到困難在於經濟方面,而另個學生常遇到的問題則是服裝。

想到學生時期,經歷過學校規定若當天課程安排沒有體育課,就必須穿著制服,當時隱隱約約覺得太不合理,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和學校反映後,最後都是以「你們是學生,就好好盡學生的本份就好」這句話覆蓋,結束這一回合。但身為學生並不代表權利要被剝奪,片中的主角們選擇主動出擊,解決生活遇到的困難。片中學生們的團結反抗,隱約喚醒記憶中學生時代的經歷與情感,主角們偷銅像並不單純只是偷銅像,似乎象徵了反抗和奮鬥。

就讓《行動代號:孫中山》裡的主角,將偷銅像的想法付諸實現,代替所有感受到社會不公的青年,出一口氣吧!

參考資料:

放映週報,〈拒絕「窮斃」的青春怒吼 專訪《行動代號孫中山》導演易智言〉,2014年7月9日,〈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523〉。

葛瑞里.克拉克,《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2014年11月10日,時報出版。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