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瀞心
從出生到工作,我一直住在高雄。這個城市,從前是個荒蕪的文化沙漠,熟悉的只有:加工出口區、煉油廠、港口,一氣呵成的灰暗色調。高雄電影節是18歲的成年禮。跨越青春的躁動,通往成長的路途,電影成為織造一個年輕靈魂的最佳原料。每一年參加後,總會期待著明年;沒有間斷的期待,雄影開始有種骨骼發育越來越健全的姿態。
「輕」的年齡,正在往「熟」的路上前進,還有多少時間能夠沒有束縛地吸收靈魂的原料,這誰也說不準。於是我買了票,從高雄的家移動、從影展場地移動...重複了6天,還真的挺療癒的。
11/1 《影像高雄:誰在山上唱歌、記憶書寫》
影展醫生說:如果我們不記得,誰又會記得呢?
第一天選了兩部同場聯映的紀錄片。規模與製作小小的,忠實且誠懇地紀錄了一些我們幾乎遺忘的事情。
第一部是《誰在山上唱歌》。
原住民是口傳文化,沒有文字紀錄,只能在傳唱的歌曲中,歸納出其歷史遭遇。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來台,兩種殖民形式,卻同樣侵占了原住民的獵場,養成了對於現代化生活和貨幣的依賴,丟棄了民族的傳統。起先在山上找工作,進而流浪到都市,甚至讓部落內的女孩嫁給外省人,只為了換得漢人口中所謂的「更好的生活」。
第二部是《記憶書寫》。
SKB 創立於1955年。61年的時光長河裡,歷經了全民沒有人沒用過SKB的文具,到當今的數位時代,書寫的需求逐漸減少。不只想紀錄一個產業的興衰,更想抓住從困頓的年代流轉到富足的年代,當中流失的時代精神。
將充滿傷痛的歷史接納為文化的一部分,選擇以歌曲繼續傳承,原住民的高度是我們這些平地人不能企及的;不善表達情感,像支筆一樣安靜地耗盡一生、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並感到知足...這些上一輩人的特徵,不外乎是為生活,以及家庭奉獻。
將不為人知的故事蒐集在影像中,紀錄之餘,還呈現了真實的溫度。我想這是紀錄片非常迷人的地方。
11/2 《比北極更遠的地方》
影展醫生說:動畫從不僅限於孩童觀賞。
前往北極尋找探險的爺爺下落不明,俄國貴族女孩決定遵循其遺留的手稿前往北極,抱著一絲希望,期待能夠再次與爺爺的探險號相見。
動畫從來都是個納入天馬行空創意的歡樂園地。近幾年雄影更劃分出「孩子幻想國」影展單元,帶領觀眾認識主流商業動畫片外的優秀作品。
《比北極更遠的地方》採用2D動畫的創作方式,凸顯創作者畫風;尤其浩瀚風景的描繪:天氣險惡的極地、一望無際的海洋,具有繪本的精緻唯美。搭配法國導演的音樂好品味,也讓這部以俄羅斯為背景的動畫,激盪出獨特風格。
11/3 《著魔》、《著魔:牆之外》
影展醫生說:飲食要均衡,觀看電影也要均衡,來點重口味的吧!
緊接著《比北極更遠的地方》,隔天就是觀賞波蘭名導安德烈左拉斯基的《著魔》。披著恐怖片外皮,《著魔》還暗喻了東西德的政治狀態,以及人性黑暗、扭曲的面向,這些在紀錄片《著魔:牆之外》都有精采解析(+誤會自己很有深度)。
單純欣賞故事劇情,相信《著魔》還是能滿足一部份恐怖片影迷的胃口:亮麗動人的安娜附身般的詭異演出、馬克尋找的恐怖真相、一團迷霧的氛圍...;即使在1981年上映,仍不遜於近幾年上映的恐怖片,展現了導演前瞻性的思維與驚人的才華。
11/4 《水瓶女人心》、《漫長的藉口》
影展醫生說:令人難以忘懷的女性身影。
無獨有偶,這一天放映的《水瓶女人心》、《漫長的藉口》,女性角色的身影,剛好都在電影中佔有一席之地。
《水瓶女人心》以一位有錢的老寡婦釘子戶出發。從「住」開始,觀眾會逐漸發現老婦人克拉拉對於陪伴生活的物品,有著不須言語的依戀,每一個物品都有著故事、有著回憶,因此堅持不搬離公寓。恰好呼應了《記憶書寫》其中一個導演想記錄的部分─物質豐厚的年代,那已然消逝的愛物、惜物精神。同時,《水瓶女人心》更是帶出女性特質:外表看似柔弱卻堅韌強悍,還有巴西的種族、階級問題和居住正義。多議題共棲於一部電影中,卻不至於紛亂,這就是我們睜開眼就需要面對的世界。
《漫長的藉口》中,男主角幸夫的妻子─夏子,除了前面大概幾十分鐘的篇幅有著動態的影像,接著直到電影結束為止,都如同一抹幽魂般存在於幸夫以及觀眾的內心。夏子「不存在」的身影、只能用遺物拼湊生前其想法,像一記又一記的當頭棒喝,再再提醒幸夫,即使與夏子的愛沒有非常濃烈,但似乎一個「家庭」的存在意義連同夏子逝世,一同被埋葬了。
度過生命中任何挑戰而逐漸步入老年的克拉拉;專注事業同時細膩照顧家庭,生命卻早早停止的夏子;兩位都能看見女性在家庭、職場間的角色不停轉換,伴隨著柔軟堅毅的身影。
11/6 《鬼店》、《記憶乍響》
影展醫生說:驚悚片經典 & 新片搶先看的選片概念!
1980年上映,一部不關燈依然能帶給觀眾恐懼的驚悚片經典,《鬼店》詭譎的氛圍完全滲透片長的144分鐘。從看起來超不登對的一家子選角,偌大旅館內的各種取景角度,畫面內隨處可見的符號、象徵性事物、格格不入的色彩,令觀眾坐立不安的配樂...雖然《鬼店》原著小說作者─史蒂芬金表示相當不喜歡史丹利庫柏力克的改編,顯然小說作者更愛描述角色的心理狀態,但導演在電影中通通抹去,僅剩瘋子般的爸爸、懦弱愛哭的媽媽和嚇得臉色蒼白(兼擁有特殊能力)的小男孩。不過,《鬼店》仍是表現了導演強烈的自我風格,開拓驚悚片的另一境地。
算是搶先看的《記憶乍響》,預計12/16在台灣上映。
不能爆雷的簡短感想:最殘酷的就是,「死亡」是生命的終點,是一道神秘的高牆;已死之人遺留的事實也好、謊言也好,死後一切隨之消逝,徒留在世的人激辯,卻怎麼也拼湊不出一幅完整的圖像 。
導演解構的敘事手法,細細解剖一個家庭內,成員對過世母親的相關回憶、死亡原因的看法,拼貼出一幅名為「家庭」的蒙太奇。生命的無常也許令人痛苦,但也是因為有了這些痛楚,才真正感知自己活著,而愛仍不停延續,一代又一代。
雄影雲端戲院—短片看到飽
第一次使用雄影雲端戲院觀看短片,一張電影票的價格,可以全覽2016高雄電影節裡所有短片!有些甚至只要下載APP即可觀看,划算地令人吃驚。但短片數量過多,以下僅精選好不容易有看完、也覺得相當有趣的作品。
《回神》
隨機在售票的長片前導播出,APP上也能免費觀看,我大概觀賞了5次左右。極為簡短的篇幅內,集合民間傳說、感人的祖孫情、台語口白和獨立樂團─三牲獻藝的音樂,綻放台灣色彩的亮眼作品。
《九月二十八日・晴》
應亮導演2016的最新短片作品,甫奪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一個準備要送自己去養老院的父親,女兒的探訪恰好是在雨傘運動爆發當天。與生活緊緊相繫的「家庭」、「政治」與「未來」,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香港家庭內齊聚一堂。影片也滿含對香港雨傘運動致敬的意味。
《停車場戀習曲》
是2016坎城影展短片金棕櫚獎,也是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的奇幻火球獎。停車場內,值日班的Luna與值夜班的Diego,原本是不會相交的平行線,卻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盡情地(?)談了一場戀愛。短片因為短,為吸引觀眾總是得在劇情、畫面節奏上下足功夫,《停車場戀習曲》兼具幽默因子,看完真的讓人大呼過癮。
《元首畫成豬》
同樣也是在短短的篇幅內盡量帶給觀眾驚喜的路線,《元首畫成豬》更多了黑色幽默與諷刺極權國家的元素。不是我愛說,極權國家也太喜歡叫小朋友畫領導的畫像了吧!(然後一定會有人亂畫的呀,小朋友很難掌控的。)
《爺爺的管弦樂隊》
傾注了獨特構想的輕鬆小品。沒有對白,成天跟在人物身邊的小小管弦樂團,是表達喜、怒、哀、樂的最佳管道。
《媽媽的冷咖啡》
對孩子的我們來說,小時候,媽媽就是天。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在了,感覺天也要塌了...
這部動畫短片特別的是,由兩位法國人導演製作,但場景十分考究,無論住宅、街景、媽媽經營的小小咖啡攤,皆原汁原味呈現了南越西貢(胡志明市)小老百姓的生活和氛圍。
個人部落格-租片狂的異想世界:
http://dvdcrazyfa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