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ebox、口譯/ 張克柔
西川美和導演被譽為是日本國寶級電影導演是枝裕和的接班人,對於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描繪手法與是枝裕和同樣深刻,但多了一份現代都會人對於荒謬世界所呈現的幽默回應。2009 年以作品《親愛的醫生》拿下日本奧斯卡最佳編劇獎,更勇奪藍絲帶獎最佳導演,今年帶來他的全新作品《漫長的藉口》,令人相當期待電影會帶給觀眾什麼樣的人生故事。
《漫長的藉口》故事描述本木雅弘所飾演的作家幸夫,一直以來都跟深津繪里飾演的妻子有著莫名的距離感,一次妻子與好友出遊遇上了巴士翻覆意外,幸夫卻完全感受不到一絲難過。直到他遇上了妻子好友的家人,或許是罪惡感使然,讓他開始幫忙照顧這個家的兩個小朋友,也在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存在的意義。HypeSphere 很榮幸能夠與導演西川美和見面,聊一聊這次作品幾個有趣的手法,更深入導演心中對於故事的詮釋。
《漫長的藉口》這部電影改編自導演自己撰寫的小說,那是什麼樣的動機讓你想要創作這個作品呢?那又為什麼想要把它改編成電影呢?
「2011 年發生了 311 大地震,當時有非常多的人倫悲劇,而從那一天開始有許多人們的生活產生了 180 度的大轉變,我就開始思考,會不會有一對夫妻早上出門的時候才吵架,然後就天人永隔了呢?在發生災難之後,會不會想像如果當時能夠跟自己的朋友再多講一句話就好了呢?這些不是那麼愉快的道別成為了人生的遺憾,而我也希望這些故事能夠被以虛構的方式呈現出來,才寫了這本小說。」
「過去我的創作都是先寫完劇本、拍了電影後,再把這些東西寫成電影小說,不過這是我的第五部電影長片,我就想說可以先把小說寫出來,先把故事寫的非常完整,再把它改編成電影,所以事實上這本小說是為了電影而寫的,只不過透過一個實驗性的方式把順序倒過來。」
我們知道在把小說改編電影的時候,會有許多細節礙於電影的篇幅,必須要刪去的,這次導演在創作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困難呢?
「因為電影必須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要講一個故事,所以我每次在寫劇本的時候都會經歷非常痛苦的取捨,我前面四部電影都經歷了這樣的掙扎,不過這次反而因為先寫了小說,我想寫什麼都寫在小說裡面了,而且小說還先出版讓大家看到了,所以我就滿足了(笑)。儘管還是有一些取捨,但比起過去的經驗我覺得舒服很多。(笑)」
「不過這次還是有一個我一直很想要放進電影裡面,但最後還是刪掉的一個場次。電影其中的小男主角真平,他實際上還是去考了國中,但他去看放榜的那一天是自己一個人去看榜單,不過兩個爸爸偷偷地跟著他一起去,在遠處觀察著真平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而真平看了榜單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考上,不過遠處的兩個爸爸就像天使一樣守護著他,這個場景我一直很想要放進去,但還是沒有辦法塞進去。」
在《漫長的藉口》中,本木雅弘所飾演的幸夫有一場令人深刻的戲,當粉絲與他表達自己有多麼被他的作品打動時,他卻冷淡地表示作品是作品,他本人事實上沒有那麼感性。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多少會把一部分的自己投入於作品中,而這次導演筆下的人物又是一個作家,你有沒有曾經感受過跟幸夫一樣,覺得自己跟自己的作品事實上有一段距離呢?
「有一個很有名的小說家說一句名言我很認同,那就是『小說家一定會比自己寫出來的東西還要笨』(笑)我自己並不像我筆下的這些角色,我不懂珍惜我身邊的人,重視自己人生中所擁有的一切,但我還是把這些過程寫在我的作品裡面了。」
西川美和被喻為是日本國寶級導演是枝裕和的接班人,過去我們在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我的意外爸爸》等作品中,看到導演對於家庭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中比較變形的樣貌,而這樣的細節我也在《漫長的藉口》主角幸夫身上看見了,你認為幸夫幫助了真平一家的出發點是贖罪還是同情呢?
「我覺得贖罪的成份比較大,因為以他的立場來說,他應該是被同情的人,他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同情別人。然而,比起幸夫的煩惱,真平一家的煩惱是比較具體的,例如沒有媽媽可以帶小孩..等等。這個時候幸夫向他們伸出援手,事實上也是在拯救自己。」
「我覺得助人一臂之力是一種被人需要的展現,而被人需要是我們人生中最能夠感受活著的時候,在無聊乏味的人生中,我們可能因為工作、學業等等的事情覺得很煩、很累,但如果人生中沒有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話,人很容易就會失去存在的感覺,而幸夫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從幫助真平一家這件事情獲得了自我被需要的感覺,成為了一種互相幫助的關係。」
從《漫長的藉口》中可以看到許多是枝裕和在電影創作時的影子,在這些影子底下呈現的並不是模仿與致敬,而是基於深刻描繪人性衍生出更幽默的發展,西川美和以詼諧地手法說了一個架構簡單情節複雜的故事,透過這些細節帶觀眾感受一趟贖罪與自我歸屬的旅程。電影將於 12 月 2 日在台灣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