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異鄉人的城市絮語!專訪《不即不離》導演廖克發

2016/11/29|焦點人物
by seboxhong

文/ Sebox


要訪問廖克發導演確實是一件相當令人興奮的事,從「菠蘿蜜飄香的漫長等待」作品展時我就深深被他的《妮雅的門》、《雨落誰家》吸引,建立在外籍工人在台灣工作的故事背景,不強調移工反而更仔細刻劃這些異鄉人的情感流動,廖克發導演的作品有種特殊的催化作用,讓坐在大銀幕前的觀眾輕易地進入這些主角們的腦中,隨著他們的心路歷程一起挫折、一起崩潰再一起療傷。


《不即不離》是廖克發導演最新的紀錄片作品,這一次的電影跟過去他的電影在形式上、主題上、架構上都不大一樣,從自身對於家族的陌生,一路延伸到對於他的故鄉馬來西亞的認同,在探索過去與現在的關連的路程中,廖克發導演要與我們聊一聊這一路走來身為異鄉人的轉變與成長。



是什麼原因讓你想要拍攝《不即不離》?


因為一次清明節回到馬來西亞,我就突然開始知道我的祖父是誰,我才開始知道有馬來亞共產黨(馬共)的存在,才開始從家庭的紀錄發展成一部電影。我覺得一個創作者必須要去找自己害怕、恐懼的東西,你要去拍那些東西才會有力量,才會真正回答生命的問題,而拍攝的人會因為這些而改變。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了解不多,所有的交流都是很漂浮的」


廖克發導演想要找出自己生命中還沒解開的問題,試圖透過拍電影的方式進行一趟自我探索的旅程,也透過這部電影找尋爺爺,或是說上一代馬來西亞人被遺忘的記憶,而在這一趟拍攝的旅途當中,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或是讓你印象深刻,更往前挖掘更多東西的動力?




[caption id="attachment_82463" align="alignnone" width="700"]10520667_739897802753282_6038231301522083578_o 《不即不離》劇照[/caption]

我一開始以為他們是一小群對於共產黨非常狂熱的人,但在過程當中我才發現根本不是,我在泰國的時候遇見了一個爺爺,我問了他的一個問題,現在想起來實在很笨,我問他說為什麼那個年代生活可以過的好好的,你為什麼想要參與革命?他就用很好奇的眼神看著我,問我說「為什麼不參加?」因為在那個年代不參加才是奇怪的一件事情,對於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來說,你活在非常不踏實的生活裡面,你會想要做一些什麼來對抗這股虛無感,突然有人這樣號召,你理所當然就會參與這個組織。


除了《不即不離》以外,你過去的作品多數都圍繞在移民工人的生活當中,不論是他們所遇見的困難或是掙扎,甚至是深刻地描述異鄉工作者被打壓的細節,這些作品有沒有機會讓外來工人朋友們觀賞呢?那他們的反應是什麼?


有一次我去一個安養院放映《妮雅的門》,那是我最意外也最喜歡的一場,放映的時候有許多觀眾們忍不住眼淚,電影結束後他們開始分享自己的想法,我記得第一個女生就跟我說「導演你拍錯了!」然後繼續告訴我他們的雇主對他更慘忍,因為其實在庇護中心的工作者們通常有很多不好的經驗,最後才會到安養中心照顧老人家。




[caption id="attachment_82465" align="alignnone" width="700"]maxresdefault-2 《妮雅的門》劇照[/caption]

`這就讓我想到我們為什麼要拍電影?電影跟人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把電影當做藝術品,認為它應該有正確的答案,但是你想想電影最早的用途是娛樂人們,在「五分錢戲院」的時代,會去看電影的就是那些移民到美國的工人們,英國人、愛爾蘭人都好,透過最低的成本能夠享受到最棒的娛樂,電影一開始的目的是這樣。而對我來說我希望能夠放大電影的效用,讓它能夠跟每個觀眾對話,讓它更加開放,所以我希望我的每一部電影都能夠達到這個原則,讓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屬於自己的共鳴。


誠懇地講述每一個生而為人都可能遇見的故事,廖克發導演特別提到他不喜歡把這些外地人災難化,每一個角色都應該有尊嚴,把時空背景調換後還是能夠感動人,這才是他拍電影的目的。目前廖克發導演正在籌備他的最新劇情長片《波羅蜜的愛》,會在台灣繼續找出異鄉人的故事,更繼續以第三方的角度說出他看到台灣的故事。


「很多人會問我要繼續留在台灣還是要回馬來西亞,這件事情其實不是拿著台灣護照出國比較容易這樣(笑),而是我要待在台灣我怎麼去愛台灣,我是一個外國人我要怎麼去愛台灣?你可以了解台灣的文化、台灣的風土民情,但是對於一個不是台灣人的導演來說,我該怎麼樣做才能將我對台灣的愛呈現在大銀幕上,這就是我的下部電影想要討論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82464" align="alignnone" width="700"]maxresdefault 《不即不離》劇照[/caption]

《不即不離》目前已經在台灣限量上映,對於廖克發導演的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光點華山電影院,觀賞這部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追尋延伸到國族認同、歷史傷痕的家庭電影。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