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第 53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最佳導演介紹

2016/11/25|專題報導
by JeanLin
第 53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即將於本週六登場,今年入圍最佳導演的五位影人同樣涵蓋中、港、台三地,且橫跨老中青三代。五位來自不同世代,並擁有不同風格、不同視野的優秀導演,究竟誰可以抓住評審的口味在今年的金馬獎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鐘孟宏,《一路順風》

台灣導演鐘孟宏自 2008 年帶來首部劇情長片《停車》即獲得廣大注目,接連執導了《第四張畫》、《失魂》都有相當不錯的成績,更以《第四張畫》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而擅長打造意象意識,在作品當中包含冷冽暴力、黑色幽默的鐘孟宏今年帶來了最新執導電影《一路順風》,將帶領觀眾體驗一場前所未有、光怪陸離的台灣公路之旅。



杜琪峰,《三人行》

曾執導過《開心鬼撞鬼》、《十萬火急》等多部知名電影的杜琪峰絕對是台灣觀眾相當熟悉的一位香港導演,從 1980 年代活躍至今已經獲得多次香港金像獎、金馬獎的肯定,曾以《槍火》(2000)、《大事件》(2004)、《奪命金》(2012)拿下三座金馬獎最佳導演,是金馬影展此項目的紀錄保持人之一,今年以《三人行》獲得第八度提名。如同多數香港電影所探討的社會正義,此片將場景縮小至醫院中,人物角色之間的心理交戰更叫人大呼過癮。



曾國祥,《七月與安生》

香港出生的導演曾國祥為知名演員曾志偉之子,自 2001 年演出《幽靈情書》而入行,過去參演作品包括《金雞》、《春嬌與志明》,以及今年同樣在金馬影展獲得最佳改編劇本提名的《老笠》等。演出經歷相當豐富的曾國祥在 2010 年帶來了導演處女作《戀人絮語》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暌違六年後以第二部執導作品《七月與安生》角逐最佳導演。曾國祥的執導作品較著重在描繪錯綜複雜的都會愛情關係,這次《七月與安生》更深入一對女孩之間的青春友情與愛戀。



趙德胤,《再見瓦城》

出身緬甸的趙德胤導演雖然自年少時期就已經移民到台灣,但執導作品仍聚焦在描繪家鄉貧困的底層生活及社會現況,並融入獨有的影像風格,打造出一部部寫實又魔幻的電影。前三部劇情長片《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已讓趙德胤享譽國際,並獲得許多獎項肯定,不過並未讓更多台灣觀眾認識他。而今年趙德胤最新執導的《再見瓦城》不僅有更龐大的製作預算、卡司,劇情內容除了有一向致力呈現的命題外,更加入了愛情元素,將以全新面貌二度挑戰金馬獎最佳導演。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導、演雙棲的中國影人馮小剛去年才以《老砲兒》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今年又接著以最新執導作品《我不是潘金蓮》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馮小剛以獨有的北方京味喜劇著稱,也執導過不少賣座賀歲電影,可說是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商業大導。此次入圍作品《我不是潘金蓮》改編自劉震雲的同名小說,除了一貫幽默呈現,更在影像上做了相當特別且有趣的安排。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