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ebox
2008 年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在台灣創下了驚人 5.3 億台幣票房,成為歷年來台灣電影的票房冠軍,這樣的喜悅開啟了第三波台灣新浪潮,2010 年監製李烈一手打造的《艋舺》,帶領台灣電影重返缺席多年的賀歲戰場,最終拿下 2 億票房,再次證明了台灣電影能夠在過年檔期殺出一條血路。
可惜的是好景不常,從 2011 年豬哥亮走出負面風波再起爐灶,端出了《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囍臨門》…等「大」系列作品後,台灣商業電影的主題卻淪為消費本土文化以及觀眾民族性的工具,年年以炒短線、賣弄本土情感、不斷複製同樣套路的拍攝方式消滅台灣人對國片的信心。
然而,在觀眾沒有好電影可以選擇,或是基於愛國心的立場下,垃圾水平的電影卻年年開出看起來相當驚人的票房,電影製作公司看見的是此類型電影能夠帶來的收益,但虛胖數字的背後卻沒有經得起考驗的劇情與拍攝水準,形成了一種餵養垃圾的惡性循環,一旦面臨如《惡棍英雄:死侍》、《金牌特務》等製作精良作品的挑戰,台灣賀歲片就有如天線寶寶跟超人的對決不堪一擊。
在這樣的氛圍底下,我們近日看到了李烈、葉如芬監製、陳玉勳執導的《健忘村》釋出預告與花絮,在這個充滿垃圾電影的黑暗年代,宛如看見了一道曙光。《健忘村》斥資 3 億拍攝,集結一線的編導、演員、拍攝團隊,台灣電影時隔多年終於出現一部真誠的賀歲片,光是在屏東恆春重現電影中的清末民初小鎮,便花費了 5 千萬台幣,從幕後花絮中可以看到電影場景從無到有的建立過程,以及美術團隊的用心程度,絕非虛晃一招的騙錢電影。
相信觀眾還猶記過往國片驚悚而粗糙的歷史重現,《健忘村》之所以真誠不僅僅是驚人的預算投入,而是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從劇照、佈景都可以看出電影製作團隊的用心與誠意,每次想起「大」系列與它的夥伴的美術服裝,都有種看《戲說台灣》的強烈既視感,如今終於看見不同於過往、更精緻的台灣賀歲片。過去幾年看賀歲片,每年都有驚喜感,不在於劇情多有趣多好笑,而是長這麼大第一次知道看「綜藝節目」與「網路笑話大全」是要花 200 元到戲院看的!看賀歲國片常常有種荒謬感,基本的劇情邏輯都無法顧及,還不如看看護家盟直播還更好笑一些。
2016 年接近尾聲,雖然尚有部分國片未上映,但回首今年國片的整體表現,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一片低迷,不論是暑期檔還是賀歲檔,狀況都遠遠低於業界預期。今年賀歲檔的慘烈廝殺特別值得注意,最終台灣人還是用票房紮紮實實的打臉了台灣賀歲電影。年初《惡棍英雄:死侍》一枝獨秀的慘烈教訓,正是對台灣賀歲電影的一記警訊。一味地向觀眾傳遞拍電影有多辛苦、壓力多大、所以台灣人應該要更加支持的同時,更應該仔細思考台灣電影應該要有的樣貌,而不是賺取台灣人對本土產業的同情心,或是高攀南韓影視文化的「重金」民族性。
最後,身為電影觀眾的我們,並不希望這樣的意見只引起大家對於電影好壞的討論,畢竟在羅蘭巴特提出「作者已死」之後,我們相信電影已經成為相當程度上的個人經驗,討論電影好壞並沒有辦法幫助台灣電影走出自己的路。如果繼續便宜行事的拍攝綜藝化、橋段化的拼接電影,在一個半小時的篇幅裡面塞進 20 年來的綜藝節目梗,卻沒有人用心經營劇情,更紮實地拍攝電影,這第三波的台灣新浪潮也只等著潮水退了看誰沒穿褲子。
走過 2016 年的國片低谷,我們衷心期盼《健忘村》能在 2017 年帶領台灣電影迎接新的一道燦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