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16高雄電影節專訪:《德布西森林》導演郭承衢

2016/10/28|焦點人物
by seboxhong

文/ Sebox


你有沒有曾經望著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在一切有形與無形的壓力底下對於自我感到失望,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蒐集碎了一地的自己,跟著大自然一起重新開始下一個生命的循環?旅居法國的郭承衢以《德布西森林》帶著觀眾望向桂綸鎂與陸奕靜飾演的母女,跟著德布西的曲子漫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重新檢視不堪破碎的自己,重新感受自己是天地萬物的一份子。


HypeSphere 狂熱球非常幸運能夠坐下來與導演聊一聊這部獨特的作品,而最讓我想要了解關於電影的元素,就是為什麼選擇「德布西」。


「德布西所創作的音樂,被認為是現代音樂的起源,但事實上他早期的音樂作品,就算是對於現在的聽眾來說,還是比較難以接受的旋律,而我也因為開始發展《德布西森林》的計畫之後才慢慢走進他的音樂世界裡面,才慢慢懂得德布西的影響力並不是這麼直接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未來這麼多年後他的作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能夠形塑出音樂的全新樣貌。」


photos_18716_1471602272_b880c4098f1817b6d22c1ac99379c93f


曾經以短片作品《闔家觀賞》入圍凱薩獎最佳短片,郭承衢為台灣電影帶來了一股清流,有如電影使用了作曲家德布西的音樂,現在看來有些艱澀難懂,但在台灣電影歷史中卻埋下了一顆不可或缺的種子。在專訪中我們更深入地討論了拍攝《德布西森林》最主要的目的,郭導演給予了一個相對於電影大得多的議題,宏觀地將自己的作品定位在一次檢視自己家鄉的藝術經驗。


「我想要拍出這部電影的真正原因是,我在生活了一段時間,看著台灣現在的狀態,我們不知道台灣未來會走到什麼樣的地步,目前我們也進入了一個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裡面台灣的社會、經濟、政治各種層面,其實都面臨到一定的衝擊,這樣的衝擊對於多數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可能是負面的,也有些人不那麼在乎。在面臨這樣的轉型期,活在當下的我們如果不面對它、思考它的話,我們不會知道可能發生什麼事情,儘管這樣的過渡期對人們來說是具有衝擊性的,但它對人們來說也格外重要。」


相對於電影中強調的細膩與情感,郭承衢更想要跟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聊一聊如何面對所處的環境變動與時代緊張,然而透過電影所呈現給觀眾最直接的,莫過於桂綸鎂與陸弈靜飾演的這對母女。


事實上,《德布西森林》還有一個有趣的設定並沒有在電影中被呈現出來,陸奕靜所飾演的母親這個角色,在劇本中並沒有老公,他想要一個小孩他就去生了一個小孩,所以桂綸鎂飾演的女兒就成為了他唯一的陪伴。導演在訪談中更針對了這個設定表達他真正的想法。


「其實這是很重要的設定,電影裡面一直在傳達一個『傳承』的概念,包括陸姊在電影中會提到他的母親做了什麼,所以他現在才對桂綸鎂做了什麼,即便角色本身都有相當獨立的性格,而這些都呼應的電影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回到最原始的狀態,回到大地之母。」


photos_18716_1471602269_591805252b7e4d90a5abdc12a5ea3299


陸姊在訪談中也打趣地說「這也是為什麼我最後會去拿那包王子麵」。不過如此強調母女情感流動的戲碼,我們在畫面上其實看到了很多的遠景甚至是背影,在攝影上面選擇如此特別的方式,與過去觀眾習慣在重要時刻看到特寫鏡頭相當不同,對於觀眾來說在觀影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可能多數是疑惑,郭承衢對此特別解釋了選用這樣作法的原因。


「第一,我希望在某些時刻讓觀眾感受到他們也是這個森林的一部分,如果他們要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當然希望他們能夠以各種不同的角度被看到,而不是特別被獨立於背景成為一個個體。如果電影到了尾聲這兩個角色還是獨立的個體的話,那故事是不能成立的。」


「另外,就表演上來說,如果今天我感覺到這兩個人的狀態是非常飽滿的,我感受到是他們的每個細節,就像我看到森林裡面植物的每個細節,所以我希望在拍攝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這些植物的細節,不論是以聲音或是影像呈現,這也讓我決定從不同的角度來拍攝我的演員,不一定要從他們的臉他們的肢體來感受所要呈現的情緒,而是從他們的頭髮、背影來表現出當下的狀態。」


201607281242211


在《德布西森林》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有別於敘事電影常用的視覺呈現,整部電影似乎就像導演所說的,呈現了大自然的細節,看似承襲台灣新電影的鏡頭安排,更容納了桂綸鎂與陸弈靜兩位演員的情感流動。我們看見母親對於女兒的期待與落空,看見女兒對於生命的虛無態度與絕望,再從兩個人的表演連結回自身的生命經驗,這樣的設計聽起來相當有趣,不過實際上能不能讓觀眾照著這個邏輯觀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不同的元素,我也希望觀眾能在電影裡面,除了這對母女的故事以外,能看到屬於自己的東西。儘管畫面並不像一般的電影那麼容易感受,甚至可能會有觀眾認為比較生硬,但我認為所有的藝術形式、電影內容都有它的可能性,即便剛看完電影觀眾沒辦法產生直接的共鳴,我相信一個眼神、一個畫面甚至是一個背影,都可能在觀眾的心裡發酵,在未來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郭承衢非常理解自己的電影作品能夠為台灣觀眾所帶來的全新感受,更清楚地把自己的作品定位為以電影形式所呈現的藝術作品,在台灣要賣電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更遑論藝術電影能在台灣的電影市場獲得多少反饋。不過對於郭導演來說,他更在意的是電影能不能發酵而產生更大的效應,對於個人或是對於台灣社會來說,走進了「德布西森林」後,要怎麼走出來就是觀眾的功課了。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