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r Hong 專欄 / 《童夢》:獻給那個⼀一直喜歡畫畫的你

2016/10/16|
by Eiger Hong




文/ Eiger Hong


片名:童夢—旅美畫家呂游銘的逐夢旅程 An Odyssey of Dreams


年代:2016


導演:賴俊羽


國家:台灣


語言:中文、英文


因緣際會之下拿到試片的機會,看了我一直沒有太大勇氣接觸的紀錄片,但《童夢》看完的感覺很舒服,沒有太大的警世意味,或是強迫你接受一堆大道理,淡淡的,輕輕的,很容易在心裡留下些什麼,也帶走了什麼。


藝術的平常性


藝術,這兩個字可真是折騰死人了,每次到美術館看展,總懷著忐忑的心情,因為深怕自己不懂話中含意,不懂藝術品想表達的理念。但偏偏有一些藝術品就是讓人看不懂,我說的看不懂是真的完全無法體會那種,像是一堆幾何圖形還有線條組成的,或是整個畫面概念很詭異的那種。


但你看《童夢》這部紀錄片 ,你不會覺得藝術很遙遠,看著呂游銘一口一述的跟客人講解畫中概念時,你會豁然開朗,原來藝術的背後潛藏的盡是一些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像是他觀察到貓的姿態,呂游銘設想貓認爲自己很「巨大」,因為每當飛機從頭頂上飛過時,呂游銘家中的貓總是會低頭曲背,好像覺得飛機會撞到自己一樣。這種小細節任憑誰都可以觀察到、幻想到的,不是嗎?但有一群人有這樣的能力可以把這些空想幻化成圖畫,這也是藝術家偉大的地方。


《童夢》紀錄片從頭到尾都以很平淡的方式紀錄一切,我們可能會想,藝術家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呂游銘跟你說,藝術家也是一般人,需要為了生計而苦惱,也會有家庭相處間的問題,更有嚐盡人生百態的體驗。而這些平常,正是藝術的泉源,也是藝術家獨特的地方,讓平常再也不平常。


美國華人的矛盾


a


在某個年代(甚至到現在),還是有許多華人對於美國有著一定的幻想,追尋著所謂的美國夢。在《童夢》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呂游銘及其妻子訴說著華人在美國的生存多麼需要毅力與努力。剛到達美國的呂游銘夫婦努力的創作、工作,希望能在一片白的世界留下一點黃。片中一句話讓我留下深刻印象:「想要在美國生存,就要強到讓人家認為你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講白一點,如果自己不夠努力,不夠突出,憑什麼在人家的世界竄出頭?


儘管兩人在美國藝術圈取得一席之地,呂游銘的畫作也深受歐美、日本人士的喜歡,但兩人的家庭卻存在著一個難以掩蓋的問題。


紀錄片在中後段之前,完全沒有提及呂游銘夫婦的小孩,觀眾甚至不知道兩人有沒有小孩,僅出現呂游銘的父母親,他們住在紐約,呂游銘夫婦住在舊金山,兩個在東,兩個在西,要見面得橫越  整個美國。終於鏡頭帶到呂游銘夫婦的小兒子,接著才帶出原來呂游銘與林玉枝有兩個小孩,一女一男。鏡頭中的小兒子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不看畫面,你不會知道他是華人。他提到父母親在他小時候是多麼忙碌於工作,也習慣以台灣的教育來指導他,當他想出去玩時,卻被媽媽喝令得寫完功課才能出去。他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也不習慣這樣的文化,對他來說,他生長在美國,週遭的人都是美國人,為什麼自己需要接受中華文化的教養?於是長大後他離開了,所謂的離開是一年只回家一次,平時也不會跟父母親聯繫,他自己說:我跟家人不是那麼親近。


imgapi-nownews-com


呂游銘的太太,林玉枝,面對鏡頭說,自己相當不解,從小一手拉拔長大的小孩,為什麼會變得跟家人不親近?有趣的是,這一段完全沒有帶到爸爸呂游銘,不曉得是爸爸不願意談論這件事情,或是有其他因素。


而大女兒我們僅能從林玉枝拿出來的相片猜測這個女生在想些什麼,是個怎麼樣的人,因為她已經從呂家徹底消失,斷了聯繫。弟弟甚至說,因為姊姊知道自己還有跟家裡聯絡,所以也不跟自己聯絡了。


從這一段我們看到土生土長台灣人的呂游銘夫婦跟接受美國教育的兩個小孩,彼此有說也說不清的矛盾,兩方都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更殘酷的說,也沒有試著要去理解與包容。看到這其實覺得非常難過,一位成功的畫家、藝術家,家庭卻有著這麼大的問題,攤在眾人眼前的是百般的無奈,也是他們身為常人的一面。


半個公路電影


14199617_124878154632070_7950624645343684193_n


我覺得紀錄片一直有種魔力,因為是紀錄片,所以內容相對真實,觀眾所看到的一草一木,都是現實生活中可以觸及的,畫面中的一景一物,也都是可能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的。


《童夢》的一大半畫面都是呂游銘在公路上駕車的模樣,聽他口述他對藝術創作的想法,還有對生活的期待,以及美國這塊土地的反饋。因為是在公路上,很難不注意到他身後不斷飛過的景物,有美不勝收的峽谷,還有常在電影中出現的加油站,看起來是那麼的近,也加強了敘事者的故事真實性。


為什麼說是半個公路電影,因為整部紀錄片並不是完全在公路上拍攝,當然會帶到主角家中,還有他到舊金山藝術市集擺攤的場景,最後還拉回台灣,拍攝呂游銘重返故鄉的悸動。


故事從呂游銘自身講到生活,再講到家庭,最後回到呂游銘自己身上。畫面上他拿到金鼎獎、與恩師鄭進明談笑風生、在故鄉拿著相機喀擦喀擦紀錄、還有他在美國公路上一人走著拍照的模樣,藝術家最終還是回歸自身,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模樣,然後再繼續創作。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