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一名體育老師賴內·文格爾在學校活動週的時間,原先是出於一片好意而提出一個像遊戲實驗的方法,帶領大家體驗獨裁專制的教育模式。卻沒有想到這項實驗,使得自己和學生在活動期間迅速變了一個人,價值觀走樣,根本是把大家導向死亡的實驗教室。
用樂團The Ramones的Rock’n’roll High School音樂作為故事的開場序曲,將觀眾先帶入搖擺、爽酷的氣氛。歌詞裡提到『well,I don’t care about the history. / Rock’n’roll high school. / I just wanna have some kicks. /I just wanna get some chicks. I hate the teachers and the principles.』,顯示出一種只在乎自己而不屑社會體制的態度,呼應了在派對的學生一段對話『當今想背叛,而找不到背叛的方向,因為人人只想到自己,缺乏一個可以將我們團結在一起的目標。』獨裁成立的條件有意識形態、紀律、領導者和源自人們心中的不滿等元素,正是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核心價值。
獨裁教育實驗只持續了六天。星期一,先帶領學生對獨裁概論的認識和與學生達成幾項規定的共識。星期二,帶領學生踏步,目的是為了干擾樓下無政府班級的上課。這部份類似於國高中軍訓課時,教官要求練習立正、向左轉、原地踏步等練習,訓練班級的紀律,爾後,老師又將學生分散原本的團體,重新分配座位,為的是希望同學之間互相保持競爭意識,如此成就更大。近似於成績差的學生分配坐在成績好的學生旁邊,正面想是讓成績差同學提升自己的分數,成績好的同學也不想輸給原本成績差的同學,因此一同提升的總體成績。但反觀的思考,在分配座位這個動作也是一種歧視、畫出界線的行為。而為了讓大家不要有負面的想法產生,因此有統一制服的概念。
制服可以不用讓人思考每天要穿什麼,可以方便人們穿著,但同時它也象徵一個團體、一種階級,在集體看來就像個幫派。就譬如星期三,學生Tim在下課後被霸凌時,被二名班上穿白襯衫的同學搭救,三對二的人群優勢而迅速獲勝,此時也呈現一種比黑道更令他人畏懼的團體意識形態。這天在課堂上為他們團體命名為『浪潮』,設計標誌、網頁架設,接著一連串應證賴內在黑板寫的『紀律鑄造力量,團結鑄造力量』的集體行動。『浪潮』用破壞、毀損的行為來向社會張揚他們的價值觀,同時收取會員以擴增他們的勢力。
獨裁的意識形態幫助學生解決了在舞台劇演員之間的內鬨、泳池球賽團結一致對抗敵隊和尋找群體歸屬感的三大主要問題,卻也因此導致星期六集會的當下引起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於此可以針對故事裡三種角色來作更進一步的探討『人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惡魔,那麼人性的惡是在什麼情境中被激發?』和『人的內在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第一種是故事中理性的聲音,像是卡蘿的媽媽、卡蘿和莫娜,他們不受班上人排擠而消音自己的心聲,反之是堅持他們做他們想做的。這就是民主的聲音,他們不會完全是天使,就像卡蘿一開始也差點被同化,但被媽媽的話給點醒。但在這裡可以顯示出人性的惡是可以控制的,不一定要靠外在的紀律、意識行為來控制自己的內在,人是可以自我平衡善惡之間的分寸。
第二種是蒂姆這種失控的角色。他的家境感覺不錯,個性上也喜歡發表自己意見,但是他在學校沒有自己的小團體,家人對他的校園分享內容相當冷漠,而可能使他在私底下吸毒、販毒,從事不為人知的一面。原本像個藤蔓穿梭在各個角落的他,『浪潮』的產生,使他生活有了新的精神支柱。他靠『浪潮』有了團體歸屬感、自我實現的達成,和他能夠享受被大家需要的存在感。他原本或許是隱藏的惡魔,但他如果原先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可能就不會致使他在『浪潮』瓦解的同時也自殺結束他的人生。
最後是馬克,一個內心自我匱乏、憤怒不滿、歸屬感需求和缺乏自信心的人。他並非不善良,但是容易理智不堅定而遊走在前二種之間的人,就好像大多數的我們都有的性質,在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變成惡魔的角色。
總括這三個角色,我認為人非單純的本善或本惡,善和惡同時存在於人的心中,呈現樣子是經由什麼環境造就什麼樣貌,善和惡相互之間的控制,使得人的內心取得一個平衡,以維持日常的生活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