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專欄 / 《走音天后》:變調的音符,不變的夢想。

2016/06/06|
by Anna
文/ Anna

「永遠別忘了眼神相視的重要,現在和你身邊的人互相對看。也許會有點小小尷尬,但請記住此時此刻的感覺。」-這是史蒂芬史匹柏於2016年在哈佛的畢典演說。

要完成一個夢想,除了自己的堅定,更需要別人的支持,有時候,一個眼神就是莫大的肯定了。

史蒂芬佛瑞德這次所執導的新作品,是改編至真人真事的故事,描述著是佛羅倫絲為了完成從小的心願,一路從家中唱到卡內基音樂廳,只是不完美的是佛羅倫絲幾乎可以說是一個音痴。

當拍攝人物故事時,最重要的鏡頭是什麼?

史蒂芬佛瑞德擅長於處理人物間細膩情感的比擬,回到先前的【黛妃與女皇】作品,記得開場時,女皇正在被畫家描繪著,而此時是1997年正在舉行首相的選舉,女皇對著畫家說:其實我很羨慕你能夠去投票,無論投的是誰,我單純說的是屬於投票這個行為。而這次【走音天后】的開場是由一場在紐約舉行的戲劇開始,當佛羅倫絲飾演的靈感天使從天而降,與音樂融為一體時,從她臉上的喜悅神情,可以感受到什麼叫做快樂。從導演的鏡頭下,看到的並不只是表面,而更能看到那背後屬於個人的使命感。

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不難。在人人的世界裡,難做自己。

當佛羅倫絲(由梅莉史翠普飾演)決定要當一位歌手時,她需要一名鋼琴手替她伴奏,而當應徵到康是美這個音樂家(由賽門海伯格所飾演)時,她說道:音樂一直以來都是我的一切,儘管我父親因此斷我後路,我仍然還是堅持要走音樂這條路,現在,我想要完成當一個歌手的夢想,而正這是為什麼我需要你的原因。

沒想到的是當佛羅倫絲一開口,那五音不全的刺耳感貫穿全身,在那尷尬神情搭配著柔和鋼琴聲響下,句句回應的是那不按牌理出牌的吟唱,時而高昂時而低迷,忽然一個飆高音,霎那間卻又一切抑止,在你以為要結束前,再來一個完全不在音調上的尾音回收。這一切,比照康是美身上那與身具來的喜感神情下,就像影集裡《生活大爆炸》的霍華一樣,每當做錯事時那微妙神情的尷尬,或是遇到謝爾頓時,那種沒轍的神情,總讓人無法克制的大笑。

難怪梅姨會說這部戲的主角其實是康是美,那一動一靜都牽動著觀眾的笑絲。

長期陪伴在佛羅倫絲身旁的是貝爾福德(由休葛蘭飾演),對他來說,讓佛羅倫絲快樂比任何都還要重要,而儘管再怎麼五音不全,他都在盡力保護並全力支持佛羅倫絲的一切。為的只是不讓她受到任何批評,又能完成夢想。

記得小時候說要做什麼時,大家只會拍手鼓勵說:很棒啊。等到了國高中,我再說想做什麼時,卻得到的是一些不切實際的回應。當出社會後,如果還懷抱著同樣的夢想,恐怕只會被冠上一個枯做白日夢的頭銜。彷彿,夢想,只存在孩童的世界,卻無法伴隨著我們長大。

如果我們人生中都多了貝爾福德來替我們守護夢想,會不會我們都能快樂點呢?

整部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幕是當佛羅倫絲送唱片到康是美的家時,接著她發現康是美都沒有在洗碗盤時,於是她慢慢地拔掉手套,並捲起袖套,告訴康是美說:你彈琴,我就幫你洗碗,曲子你選就好。於是康是美談了自己的自創曲,更和佛羅倫絲一起雙手連彈古典名曲。在那窄小的空間裡,彼此不發一語,空氣中瀰漫著音符的跳動。就像樓下貼的路易斯阿姆斯壯海報致敬般,每段音節都是讓人陶醉其中的藍調旋律。

佛羅倫絲曾說過:「人們也許可以說我不會唱歌,但沒人能說我沒唱過。」


最後的她終於站上了卡內基音樂廳,當時1944年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士兵因此而戰死他鄉,或是不斷被徵招,廣播電台裡播放著一件件心痛的訊息,不是呼喚著自己的兒子,就是悼念詞。對於佛羅倫絲而言,心願很簡單,只想要透過音樂的傳播重新讓這些人找回快樂。

也許五音不全,的確不適合當一名歌手。但如果是夢想,也許在成真時,該少點嘲笑。畢竟,要完成一個夢想是需要多大的勇氣,而有人說她最後死於真相,但我寧願相信她是因夢想完成而心滿意足的離開這裡。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