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問題在今日台灣似乎已經變成一個「難以改變的共識」,腥羶色如病毒般大量蔓延在各種類型媒介平台上,讓專注於報導真諦的訊息逐漸式微,使得媒體製造著有點閱率、收視率的偏差內容給閱聽者,閱聽者口嫌體正直的接收,讓各式濫權、失控在台灣各個角落發生,本該是「第四權」的媒體如今變成可怕、偏門的力量,HypeSphere 將透過以下作品,去重新檢視大眾媒體的正反力量。
《大國民》(Citizen Kane),1941 年
《大國民》在影史的地位這邊無需再次贅述,它開創的剪輯手法、配樂、美術、劇本編排,至今都足以成為不朽範例,不過若我們稍微打開這部片更深層的設計,就會發現奧森威爾斯(Orsen Welles)為何會將主角凱恩設定為一為媒體大亨,以及為何要以倒敘法重現他充滿謎樣的人生,因為觀眾在銀幕接收的新聞事件與生活經驗,足以建構一部電影,而返回去觀察電影,觀眾也可以間接發現新聞所代表的真相,是否可以代替為影像傳遞出真實,簡單來說,這部電影透過電影(新聞片段),重現一個人的人生(生活),和我們平常從各種新聞媒介接收的訊息過程,其實是一模一樣的,重要的事,每一個閱聽者都該有著自己循著影像拼湊真相的能力,而不是死板的放棄思考。
《驚爆內幕》(The Insider),1999 年
由麥可曼恩(Michael Mann)執導的《驚爆內幕》是一部完美示範媒體正反力量的佳作,飾演曾任職於菸草高層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想要透過媒體揭露公司產品其實有著致癌物以及上癮成分,飾演 CBS 節目製作人的艾爾帕奇諾(Al Pacino)預計讓他上他手下的節目 60 分鐘,不過背後牽扯到過大的商業利益,原本可以說出真相、導正錯誤的媒體力量,反倒因為電視台的杯葛而成為了蒙蔽事實的強大武器,在每一個故事轉折中觀眾可以深刻的瞭解媒體其實也是資本主義下的共犯結構成員之一,因此《驚爆內幕》的力道對於媒體工作人員來說,絕對會比一般閱聽者來得強大,它會挑戰被忽略的職業道德良知,也會不斷地想起片中那句經典台詞:「你究竟是一個商人,還是新聞人?」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2014 年
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ll)主演的《獨家腥聞》目光無疑都在他從外表到內在都相當驚人的表演技巧,他把人性對於目標的追求表現到變態扭曲的飢渴,在反派勝利的結局之下,他的所作所為也是媒體濫權的最佳案例,因為觀眾喜愛看在最即時、最貼近現場的新聞畫面,越多不加修飾的畫面和事件,是種無情的嗜血,主角間接的兇行就如同觀眾總是忽視的媒體暴力,在許許多多的新聞事件中,媒體可能只是報導者的身份,但透過咋舌的影像、聳動標題、對立文字,渲染著社會氛圍,增加平民恐懼,滋生各種犯罪,媒體是否已經漸漸喪失既有的社會責任,甚至成為顯而易見的加害者?
《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 年
「媒體內容是一場無意義且不斷複製的蠶食」,是《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想要告訴全世界的議題之一,在快速流通的世代,每一天都有大量的資訊從我們身邊出現,導致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去過濾、瞭解,又如果今天觀眾可以 24 小時、一週七天看一個人從早到晚的生活呢?回顧現今社群,有多少的新聞是從靠北專頁、行車記錄器、爆料社團、PPT 論壇出現的?這些瑣碎的事件不也就是每天發生在彼此身邊的「日常生活」嗎?但從媒體平台傳播出去,就變成了一場笑話、一個看完即忘的肥皂劇,不斷複製、重現著,而身處其中的觀眾,也只是盲目著喊聲,卻不知道也早已成為其中一員。
《控制》(Gone Girl),2014 年
《控制》重現了 1950 年代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從人心穿透的恐懼感,不過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確實也抓到劇情中非常重要的轉折元素:媒體,整個故事的始作俑者艾咪設計出一個驚人的嫁禍詭計,最大的助攻者就是媒體,她知道自己丈夫在鏡頭前面的魅力以及他背負不可告人的秘密,這兩者正是將一個普通人拱成公眾人物,再將他陷害為眾矢之地的最佳條件,艾咪最後能夠大獲全勝,是因為她知道世俗想要看什麼樣的結果,她將真相埋藏在最深層的兩人關係中,讓甜美的假象暴露的大眾媒體之外,才能達到予取予求。
《金錢怪獸》(Money Monster),2016 年
一場由金融弊案延伸出的社會問題,造就了一個人質挾持事件,在這些故事設定的背後,有許多值得探討、反省的議題,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飾演的股市名嘴李蓋茲只求節目效果、不求事後影響的誇張預測,使得平民老百姓投資者血本無歸,這種不計較後果的散播是現今媒體亂象的大宗,不論是電視、網路、報紙、雜誌,在發行者只考量流量、收視率、發行冊數、曝光度...的前提下,媒體的正面力量就開始消失,傳播速度已經比深度重要,聳動的報導比用心的報導值得投資,直到有人受傷、出來反對,就像傑克歐唐納(Jack O’Connell)飾演的凱爾;不過這樣緊繃的對峙透過媒體播出後,究竟有沒有達到效果?還是在觀眾眼中,這依舊只是一個稀鬆平常的鬧劇?媒體的影響力在這部電影中受到了非常大的質疑與挑戰,因為什麼時候,新聞變成中午我們在便當店享受雞腿飯時的配菜?什麼時候變成酒吧聊天時的背景?又什麼時候成為打發時間的工具?影后導演茱蒂福斯特(Judie Foster)超乎想像的做出發人深省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