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ttso 專欄 / 《少女離家記》之符號:《自由引導人民》

2016/03/18|
by janettso
文 / Janettso

隨着法國結構主義思想運動的興起,於六十年代中旬誕生出一個以語言學的模式來研究電影藝術的專有名詞─電影符號學。每部電影都有自屬的宏觀視野,透過敘事外的延伸向觀眾傳達訊息。土耳其裔法國女導演丹妮茲蓋姆澤厄古文(Deniz Gamze Ergüven)之處女作且獲得多項獎項提名的電影《少女離家記》(Mustang)所持有的影像符號更是具有研究的價值。同樣身為女人更能夠體會在父權社會體制下,被壓抑住的自由意識之女性們所感受到的窒息、鬱悶,以及言語枷鎖。然而,符號是文化的產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同一符號會有不同的解釋。我始終不為土耳其人,我永遠無法感受她們真正所承受的壓力,只能透過雙眼與其電影符號來做詮釋。

曾經出現於此部電影一隅的知名畫作《自由引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被我視為貫穿整部劇情的主軸。




[caption id="attachment_71303" align="alignright" width="330"]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 ,1830年 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 ,1830年[/caption]

在海邊與男孩們嬉戲之舉被認作放蕩不檢點,五姊妹的祖母將一切可影響她們「西化」的物品全數沒收,這幅畫像就是其中之一。《自由引導人民》是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的作品,為紀念18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生於啟蒙時代的德拉克羅瓦   《自由引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摒棄精緻細膩的畫風,而傾向推崇奔放自由的筆觸和明麗強烈的色彩。從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大量地使用法國三色旗中紅、白、藍三色,並且採用金字塔式的三角形構圖模式,明顯地得知角色之間的關係與地位。至高點的位置站著自由女神,它象徵著法國最高的精神指標─「自由」,換而言之,他將女性「符號化」了。


或許與畫家本身為浪漫主義派別有關;有些人認為浪漫主義為的是對啟蒙運動的反撲,其中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更是直接性的影響。單憑創作時間會認定是對七月革命的再現,但深入研究會發現其實是對女性身分地位的改變有了深層的刻畫。女性不再是男性眼中低調、端莊等刻板字詞,而是具有力量、領導能力,甚至是性感的化身。畫中大膽地袒胸更是象徵著女性對身體有了新的認知,勇於展現女性特有的人體美學。深受法國教育之洗禮的導演丹妮茲選擇以象徵性的符號為家鄉女性們注入強大的力量,像自由女神一樣高舉自己的權力,懂得為自己爭取身心上的獨立。五姊妹被要求穿上樸素的衣裳、學習縫紉刺繡等家務,儘管她們選擇順從,關上房門後卻脫下那沉重的外衣,寧願赤裸也不願被束縛。而劇中也有類似革命情節的場面發生,就在老四Nur也被迫步上與前三姊妹相同的婚姻後塵時,老么拉萊(Lale)終於爆發了。她起身向家族抗爭,帶著Nur逃離這壓抑且不平等的社會中。一幕兩姊妹躲在樹上的畫面更是體現《自由引導人民》之作,底下滿滿是傳統體制的代表,至高點是自由意識的化身─就是我們女性。


結局雖然足以震撼,但就以台灣女性的角度來說張力還不夠強烈。然而,我們不能以相同的標準去評論兩國之間性別文化的差異;在台灣已深植的女性意識與長期父權社會下難以跳脫的觀念,兩者都各自秉持所屬的思想。儘管最終只有兩位女性真正地掙脫其傳統體制的牢房,事實上五姊妹都有竭盡所能去維護僅存的自由權。大姊Sonay勇於為自己爭取戀愛自由的權利,不甘願將人生交付給不愛的人。二姊Selma雖然順勢接下Sonay辭退的對象,她內心卻是百般不願意的。兩人的新婚之夜困難重重,Selma因被質疑非處女而被送至醫院檢查。檢查過程中她曾向醫生說「我和全世界的人睡過」,檢驗結果卻與她的說詞相反─實質上的處女。「既然說實話無人相信,那我就成全你們說謊話。」她守護貞操,意即身體自由權,也為自己保有思想與言論自由的權利。而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多爾(Petőfi Sándor)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Liberty and love, these two I must have. For my love, I’ll sacrifice my life. For liberty, I’ll sacrifice my love.)我想將這句話完全地體現的靈魂人物非老三艾潔(Ece)莫屬了。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