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and 樂來越愛你》:成為你的伯樂,是我選擇愛你的方式
Here's to the fools who dream.
[Aftertaste]
La La Land這一詞,源於Hollywood,代表的意思是與現實脫節,只專於夢想與幻想的一種心境,通常帶有貶義,形容唐吉軻德式的人(quixotic)。同時也有另一個意思,其中的La暗指L.A.(洛杉磯),這也是為什麼故事要在L.A.取景。再者,這個La La La...的取名帶有美國人很愛的押頭韻(alliteration)技巧。
故事中常常有像「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白日夢冒險王)」的zone out情景,也就是燈光黯淡下,主角們的內心獨白。藉由這種方式,將音樂劇的元素切入,讓它感覺並不會不自然,也不會不合理,減少了「音樂劇」和「電影」的間隙,提高融合程度。
Sebastian的龜毛、一絲不苟的個性可以簡單從三個地方看出來,起初是在車上調頻時,因為radio一直沒有對上節奏,導致他顯得有些急躁; 第二,是他姊姊坐椅子的地方,堅持不給他人(甚至是自己人)坐自己喜愛的椅子; 最後是在餐廳,後段表演完自己自由發揮的曲子後,與Mia很不愉快的擦肩而過。這一些小動作都表示了自己有點cynical的性格,也些微透露出為何他的成功來得比Mia緩慢。
在Seb第一次唱出City of Stars的時候,更是透露出他懷才不遇之感,不過當時,對於歌詞疑問(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的解答是否定的。直到第二次演唱的時候,答案才轉為肯定,因為Mia跟他好比兩個置身在繁星之中璀璨的星辰,馬廄之中的千里馬,這次,城中的繁星真的是在為他們兩個閃耀著。
Mia像是身經百戰的烈士,有了整整六年的試鏡失敗經驗。遍體鱗傷的Mia在抵達rock bottom的過程中遇見了她的「矇眼」伯樂Seb,也正是他們在一起的緣故(矇眼是因為Seb從沒看過Mia表演,卻打從心裡相信Mia)。她非常欣賞有夢想的Seb,雖然Seb很有理想但遲遲沒有實踐,最後也跟現實妥協(就像Seb所愛的Jazz一樣,他說Jazz有衝突、有妥協,或許Jazz就代表著Sebastian),這也成了他們吵架的導火線,因為他的基本信念價值動搖,Seb早已不是當時Mia喜歡的那個他了!
這部的鋪陳敘事手法採用冬春夏秋,然後是接上五年後的冬。將起承轉合藏於四季,表達各自別事業的發展,以及兩人之間感情的推演。不得不說,這種四季遞嬗所描繪人生的酸甜苦辣,舞台劇的影子時不時地穿插,真的是讓人感到導演Damien的用心。
在Mia演出獨角戲的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不禁想起臉書制度。當她忠於自我,寫出自己的劇本並演出時,底下到場的群眾就像是「按讚」的人們,雖然不多,卻是Mia真正表達自我價值與熱情的舞台。但底下觀眾的多寡好比「成功」的意象,人難免會希望有觀眾、有掌聲,但如果我們所展現的不是自己的熱情所在、我們所演出的曲目不能代表自己的信念,那人多人少,到底還有沒有價值呢?
他們倆之所以相愛是因為他們都是彼此的伯樂,是彼此的繁星,互相了解對方的理想。之所以Mia比較早完成夢想,是因為Mia有兩個伯樂(另一個是Casting Director),而Sebastian只有一個(當然是Mia)。再來就是Seb的個性太過倔強,實踐力也沒有Mia強,容易受主流觀感的影響,樂於享受成為聚光燈的焦點。但是這也沒有錯,因為現實總是殘酷的,與之妥協也是一種生存之道,與李安導演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Mia則是不停地嘗試,儘管衝撞到頭破血流,也不輕易動搖自己的價值觀。雖然她在遇見真正的伯樂以前,已經達到人生的谷底,但有著Sebastian的支持,才讓她重回追夢的道路上。他們是不但是對方的伯樂,互相打氣的伴侶,更是彼此的救贖。
在他們看完Sebastian推薦的電影後,其中有一幕是在繁星簇擁之下,舞蹈中的兩人化為黑影,不停地旋轉由右至左逐漸變大,或許象徵著他們將來都有不錯的發展或成果。然而,化為黑影的Sebastian很可能早已不是Mia未來的一半了。最後一幕,兩人四目相交,他們兩是深知彼此的對方,卻也是對方人生中最踏入彼此內心深處的過客。這一切,都只能盡在不言中,Seb跟Mia再也不能回到以前了。
最後眼神的交會是淒美的,如果又是以Happy Ending的話,也許這部作品的質感就會不再保有原本的高度。人都是會成長的,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對於這樣的結果也能處之泰然。以彼此愛情作為代價,他們獲取了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並在兩者之中不斷取捨。不過導演故意用了一個happy scenario來滿足一直很喜歡的Happy Ending的觀眾們(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Soundtrack]
p.s. 謝謝大家的批評與建議,這篇算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平台分享觀影心得,所以文筆真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能被Hypesphere分享是莫大的榮幸。比起影評,我覺得本篇更像是電影心得或觀後感,所以歡迎大家用輕鬆的方式閱讀,希望跟大家有所共鳴XD。因為非電影或者文學專業出身,因此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甚至也有許多自己看不見的盲點。在很多細節上,因為也沒真的有機會諮詢導演Damien,不能全盤了解導演的用意,或者看完所有的YouTube訪談,只能多加詳寫自己對於其中內容的解讀,或者是說,尋求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解釋。若有些偏頗還請多多包涵,謝謝大家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