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樓》:警世的現代寓言
《摩天樓》由英國導演 Ben Wheatley 所執導,台灣觀眾可能對這位導演很陌生,不過在2016年金馬奇幻影展,Ben Wheatley 總共有五部作品一同參展,從之前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出 Ben Wheatley 令人驚豔且前衛的創作風格、以及他激烈的敘事手法與警世的現代寓言。
《摩天樓》的時空背景建立在1970年代英國,由片尾柴契爾夫人當年的廣播內容可以了解時空背景。
簡單說明其背景,當時的英國經濟蕭條,不少人領著政府的輔助金過日,在歷史上英國當時的社會主義是造成經濟蕭條、人們無競爭力的一大原因,柴契爾夫人上任首相以後,開始大刀闊斧的重整英國經濟,提倡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很大的不同是,不少國營企業轉為私營,而政府無權干涉企業之間的私下交易,而這樣的一連串改革,確實使英國經濟再度起飛,卻因為私營企業漸漸茁壯,導致富者更富、窮人更窮的極端M型化社會,而階級制度並在資本主義下的社會很順其自然的產生。
除了其他棟樓還在施工狀態,暗示社會經濟的改革還在進行,而這棟食指大樓在建築師的設計裡,是一個可以滿足所有生活機能的烏托邦,一棟樓就如同一個社會,樓層直接反映了上中下階層的生活寫照,片中萊恩醫生(湯姆希德斯頓 飾)是剛入住高樓的新住戶,迎接萊恩的是各種事情的使用說明及規則,一切彷彿都井然有序,而從萊恩的醫生執業、入住的樓層(25樓)、中規中矩的西裝可以判斷他是屬於中產階級。在萊恩裸曬日光浴的那一場,規則書是唯一遮蔽他重點部位的物件,象徵人們被社會所灌輸的規則及規定,已經如影隨形無感的附著在人們的精神上。
「你沒穿衣服比較好看,你很幸運,這種人不多。」夏洛特(席安娜米勒 飾)對萊恩說。
人們用衣著去包裝自己看起來像是什麼樣子,就算那不是你真正的模樣,尤其是萊恩在片中永遠的西裝與襯衫,還有領帶,更是努力地塑造自己想製造的形象,但在下層階級的派對裡,萊恩的正式服裝與他們格格不入,而他卻在之後的上層階級的派對裡,又因為服裝而被人們消遣。
此時要提到萊恩在片中曾表示他只會打壁球(squash),在英文中squash的意思,又有擠壓、硬塞之意,暗示萊恩身為中產階級,有種上下階級都無法融入的不安,這樣的中立角色,也讓觀眾可以跟著他在摩天樓裡找到自己的生存模式。
劇中還出現了非常多的雙關語,例如在劇中還不斷出現各種的派對(Party),在英文中Party又有政黨的意思,上下層階級的人們都在組織自己的 Party,而萊恩無論在哪個 Party 裡面都格格不入,最後他知道自己永遠沒辦法融入,決定組織籌備自己的 Party。
從井然有序轉變為失序混亂的狀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想沒有一定的答案,雖然片中是跟著萊恩內心對於欺騙門羅而使門羅自殺身亡的愧疚感開始崩潰,理查德(路克伊凡斯 飾)還在此時提醒觀眾「門羅的死是個(作為他新的紀錄片拍攝)起點。」
但從高樓內(社會上)的階級制度來說,高樓建立起的那一刻起,上層住戶的貪婪與下層住戶的嫉妒就是毀滅一切秩序的惡。
劇中萊恩在試刷牆壁漆料顏色的時候,渴望呈現的顏色是比照的是外面天空雲朵的灰,代表他內心對於自由的渴望,他最後用努力搶的灰漆將家裡重新粉刷,連他那些裝著「性與懷疑」從未打開的紙箱,也被他用灰漆沾染,但事實是,如同超級市場檯面上美麗的蘋果一般,檯面下藏著一籃比一籃更潰爛的蘋果,只做到表面上的秩序罷了。
「我想要好好看你,就一次。」(I want to see you, just once, properly.)在萊恩與孕婦海倫(伊麗莎白摩斯 飾)的性愛結束後,海倫對萊恩說,而萊恩還是拒絕讓人看見(內心)赤裸的自己。
P.s.萊恩在片中的性愛場面都是穿著衣服的,因為性愛是與他人的互動,暗示著他在與他人接觸時已經習慣隱藏真實的自己。
理查德是表現突兀的角色之一,他離經叛道,成為上層階級的頭痛人物,因為他不遵守的是這個高樓社會所制定的規則,而尋求自己認為理應得到的公平正義,反而在這被各式幾近荒誕的社會觀念所影響的人們中,表現出鮮明的個性與「跟別人的不同」,萊恩最後也點出他認為理查德是大樓裡最頭腦清楚(the sanest)的人了,而理查德最後還是被女人們殺害了。
這裡強調女人們,又是在片中一個很重要的隱喻,劇中在上層階級會議結束時,有人這麼問:「誰在廚房?」(Who is the kitchen?)
Kitchen在英文中又有「所有(可移動的)物品」之意,而有人回答:「妻子們在輪班。」(The Wives are rotating.)這組對話暗喻著女人正操控著所有事情,又是隱喻柴契爾夫人對於英國的改革。
另外一個暗喻是托比(Louis Suc 飾)的萬花筒,萊恩曾詢問托比可以用萬花筒看見什麼,而托比的回答是未來,最後托比在萬花筒裡面看見的,是理查德被女人殺害的過程,這是個諷刺的暗喻,說明這個社會頭腦清楚的人,但若反抗於社會,最終將會被權力者(柴契爾夫人)逼向絕路。
劇中還有非常多象徵性角色,如建築師 Royal,無知無能的掌權者,盲目地憧憬未來,卻與世隔絕、不近人情,做出的設計元素(政見)太不切實際,導致秩序失調,明知道自己也成為受害者,卻只會逃避、選擇隱藏這一切;招搖的女星(席安娜蓋蘿莉 飾)盲目追求優越感,連愛犬死了卻對鏡子裡的自己哭著,眼裡只有自己容不下其他人。
因為蒙太奇表現手法,有些演員的個性並沒有很鮮明,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尤其劇情發展跟著剪接快速的交錯手法,對於觀眾的理解能力有些挑戰,不過這也是一種用剪接手法表示失序的方式,影片中也看到攝影用鏡頭轉動的手法來表示失衡,及斷電的閃爍燈光表示不安定感,而片中的配樂相當精彩,就像是旁白一般,無台詞地將觀眾帶領到每一個失序的層級。
一個現代寓言,人性本惡是故事走向,極度諷刺資本主義與階級制度,一切看似完善完美的烏托邦,最終會因為人性,無論是自私、嫉妒或是貪婪,或為尋求自己認為的公平正義,而走向毀滅,走入暴力、無文明的世界,也許我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