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所謂正常人」並不是一個應該追求的目標

2020/07/31|影集作品討論

對許多喜愛追劇的朋友來說,追完《正常人》可能不過小菜一碟(每集約半小時,一共不過12集)。但對我這個完全電影派的人來說,以兩週三天(基本上就是上週日、這週五與周六)的速度追完《正常人》全劇,根本是件不正常的事情。



去年看過室友大推的《鬼入侵》和《罪夢者》(兩部都是N台影集),兩部都是因為已經知道它一季是非常完整的故事、題材和拍攝方式也十分吸引我的狀況下去看,能夠追完並且覺得非常喜愛似乎不是太奇怪的事。《正常人》卻是不太一樣的狀況。最初只是在同溫層上感覺到它原著小說有頗高討論度,後來發現已經迅速改編成英國和愛爾蘭大受好評的影集,而catchplay+也正好要引進。算是因著好奇去看,沒想到真的入坑追完(因為追劇失敗的經驗太多,都不好意思說了,哈哈)。



***以下大雷,未看勿入***





「愛情」說實在並非我偏好的主題,但開追沒多久我就發現《正常人》不單是一個愛情故事。當然確實它故事完全聚焦在男女主角的關係,像所有愛情故事一樣,講他們如何產生情愫、關係怎麼轉化,然而故事卻沒有一般(公式)愛情故事常會出現的一些爛劇情,反而融入了人生活在現代世界不能不面對的各種問題,像是「怎麼樣算是朋友呢?」、「比較聰明/內向/怪異的人如何面對自己與他人?」、「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關係?」或甚至「家庭關係對人的影響」、「憂鬱」等議題。



看到不少人看完覺得重點在於這部片中呈現「不同階級之間的愛情」。看的時候,我也一度覺得這部分很突出,但我更感覺這是一個更能展現整個故事樣貌的設定。前半部分(個人覺得是1-6集),描繪出男女主角各自的壓力和處境。1-3集的高中時期,男主角在同儕壓力中不敢表明自己和女主角的關係,為此一直感到懊悔。4-6集則呈現進入大學之後反而是男主角顯得格格不入,女主角好像脫離了高中的自己,變成一個令人喜愛且有朋友的人(但實際上卻是更加孤獨,像高中時期的男主角一樣,不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小地方與大城市的對比、聰明人與平凡人的對比、勞工階級與白領階級(甚至是豪門)的對比,這些也許都是《正常人》故事舖陳的重點,但故事發展到後半段,焦點卻更多轉向男女主角的內心。最先浮現的是女主角在關係中的「被虐傾向」,接著是男主角友人自殺對男主角的衝擊,然後是他們更清楚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也更深入認識對方。我個人認為這是整個故事的最真實也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女主角的家庭問題,從一開始就存在在那裡,而一直沒有去談它。家庭內的精神暴力往往不容易被看見,因著長期的精神壓抑而無法正確被分辨出來,卻可能影響整個人的狀態(從自我認知、友人選擇到愛情關係),即便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察覺,也很難向人訴說。光是故事把這一點平實不煽情地說出來,就讓我感到非常真實(因為想起身邊幾位朋友)。



另一方面是男主角的憂鬱、恐慌與焦慮。雖然真正爆發出來是在影集很後半的部分,但他性格此一面向原本就給得十分飽滿。正像他在故事前半跟女主角說,在事情發生的當下,他並不是太能確定自己的感受,往往是在後來會一直回想,才慢慢能明白過來。我覺得這一點讓我極有共鳴(是的,很難得,我不是想到別人,是想到自己)。憂鬱、恐慌和焦慮發作的時候,真的是不知到自己感覺到什麼,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怎麼樣也無法感到安心。那樣的時候,非常需要有人陪在身邊,但那陪伴的人卻必須對你這個人有足夠的了解和信任,並且可以承受得住非常態的壓力(原來有裂縫的關係,很可能承受不起這樣的變化)。



看的過程,我時常會想到《正常人》這個片名,想到男女主角都感覺到「格格不入」的狀態、想到他們非常聰明卻都說對方更聰明、想到無法向任何人訴說內心的時刻、想到那些在男女主角生命中經過的角色,然後再想回《正常人》這個片名。我覺得他們都不是「正常人」,但走了一個段很長很長「想要成為正常人」的路,慢慢才看清楚「所謂正常人」並不是他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老實說,我對後半的處理與結局也是有一點不滿意(感覺好像很多的內心鋪陳之後,很快就得到解決...,然後居然還留了一個像是會有續集的尾巴...),但我真的非常享受觀賞這部片的過程,也很喜歡編導用鏡頭呈現男女主角心境、大段落歌曲帶出情緒轉變的方式。至於,我會不會期待它的續集呢?我想要等我之後看完小說才能確定(如果沒有續集就好了~安心)。



#Normal People

#正常人



***



這裡是我的樂園:http://tzuyang1222.blogspot.com/2020/07/normal-people-3-12.html


檢舉文章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