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動物》另一種情人的復仇
《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s 2016
導演:Tom Ford
時尚有型的Tom Ford,作為一位非電影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只執導兩部劇情長片,得來的成就似乎讓其他許多一生從事電影的工作者羨煞了雙眼,因為他是如此有才華、眼界。
首部電影《摯愛無盡》(A Single Man, 2009),改篇自Christopher Isherwood的小說《單身》,同時也是寫出Bob Fosse《酒店》(Cabaret, 1972)的原著作者。同志題材的《摯愛》一片不僅讓柯林佛斯(Colin Firth)獲得威尼斯影展影帝、奧斯卡提名,更讓自己迎來一座酷兒金獅獎(Queer Lion),而且片子的確拍得不錯,頗有王家衛的味道。但過了好些年,才出現第二部作品──《夜行動物》,由許多金獎提名的知名演員領銜,Amy Adams、Jake Gyllenhaal、Michael Shannon、Aaron Taylor-Johnson、Armie Hammer等等,星光可能與作為時尚總監的Tom Ford不相上下,但作為電影的導演就是另外一件事,因為這只是第二部劇情長片,怎料到,更讓他在威尼斯影展獲評審團大獎,也獲得金球獎兩項提名。
當時上映的時候,特地到欣欣秀泰影城看早場的片子,因為上映的戲院多半設定為小廳、藝術廳,即便螢幕可能無法比得上一百多人的廳院,但我猶記得自己被《夜行動物》的影像所著迷,因為是如此獨特的美,顏色的飽滿、對比,又顯得異色,跳脫出現實,富有立體感的剪裁。如果比較一下《摯愛無盡》的畫面,明顯添上色彩外,更重要的是調配。
《摯愛》一片是氣氛氤氳,像香水、雲霧,一抹一抹的渲染,但意圖明顯;《夜行動物》是衣料、質料、染料,毫無節制的使用高質量的顏色,好比Amy Adams飾演的蘇珊駕車回到豪華宅邸時候,車頭燈一照前方的大門,光線反照刺眼著蘇珊,那夜色下的鐵門猶如銀黑,配上蒼白的臉龐、湛藍的雙瞳、深黑的眼影、潤紅的雙唇,形成了一種非現實的美,不只有顏色而已,更有一種態度。
影像上,冷熱的調配對比,隨著腳色心情而轉換;或是剪輯上的小聰明,隨著腳色心律而跳接;又或是構圖的配置,隨著腳色心境而溝通。此外,更有波蘭籍配樂家Abel Korzeniowski的柔美旋律,完全歸服觀眾的情感。
Tom Ford的電影乍看之下很簡單,愛情故事隨著回憶、想像交互剪接,每每累積的情緒情感,時時出現的愛情箴言,像是每日上演的內心通俗劇。
正也所以,第一次看《夜行動物》,讓人察覺舊情復燃,像是掙扎難眠於被的單身女子,不停翻覆自己的床被,想像他真誠的凝視,觸摸他溫柔的掌握,為了這種失去,莫名感到哀傷難捱。
Tom Ford在《摯愛無盡》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如果又只是一部同樣的電影,那多沒趣味啊!
導演透過「一則煽情的愛情故事」,每日可能縈繞於心的通俗劇,在想像跟現實之間來回演進,又要搭以過去與現在的時時刻刻,積深縱時的觀賞感受,更重要的是──剪接的時間點。
女主角蘇珊有不虞匱乏的富裕、憤世嫉俗的個性,以及那自稱為「垃圾」般的藝術作品,又有保守傳統、天主教、共和黨、種族歧視的身家背景,讓蘇珊每日的高級華服與身態,也只是虛有其表的浮華,像是每日嘉年華般生活所灑下的彩屑,最後只能了地上為清潔隊員掃除的成堆垃圾。
蘇珊發現現任丈夫的冷漠與出軌後,又收到前夫的小說成品,開始想起過去第一任丈夫,也是情人,每每閱讀之,在腦海形成畫面,似乎呼應著自己的過去:一條夜裡的公路,一家三口開著車,半路遭人逼車,發生車禍,歹徒擄走了妻女,丈夫只能孤獨的遊走在美國沙漠中,尋找妻女,尋求警方協助,最後只能找到兩名女子裸體的屍身,丈夫為了尋仇,不惜自己的性命都要找到殺害兩人的兇手……
導演想要挖掘的不只是女主角蘇珊的想像,而是要找出真正存活在現實中的兇手,如同小說中丈夫、警探的行動,找尋那位殺死妻女的暴徒,結果卻是蘇珊的過去,她放棄了想以寫小說為業的丈夫,更墮隳她的婚姻以及未出世的胎兒。
導演將俗稱「白垃圾」(white trash)的暴徒並置美國上流社會、自命清高的有產階級之側,作為舊情人的最佳復仇,大概也只有放失之心的讀書人才會察覺的悔意吧。
Tom Ford獨樹一幟的美學態度賦予一部電影精琢般的格調,不只是《摯愛無盡》而已,《夜行動物》同樣享有。
圖片來源:IMDb